漂亮的“四馆合一”的效果图
记者 张义成 实习生 蒋诗
昨(26)日,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作为“四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中的一员,市博物馆建设在经过几年的筹备后,目前已完成施工设计,预计7月修建。
无专业博物馆
部分馆藏文物受损
据全市馆藏文物清理建档统计,我市馆藏文物总量和等级在全省名列前茅。目前我市没有专门的文物博物馆,这些文物分藏于全市15个文博单位内。由于馆藏文物过于分散,文管单位人员少、资金紧,难以对馆藏文物进行有效保护。同时,由于我市气候潮湿、昼夜温差大,导致金属文物锈蚀严重。如我市1991年小西门战国墓(巴文化重要墓葬)出土的大批青铜器,出土时光亮如新,但现在大多已看不到纹饰,还产生了大量粉状锈等有害锈。
“由于库房条件太差,纸质、木质等有机质文物自然损毁、虫蛀鼠咬严重。”市档案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西充县收藏了大量元代至近代的名家字画,1990年至今已有5件成为粉状。这些珍贵的文物损毁后,根本无法复原。目前,全市已累计抢救国家重点档案46756卷。
现有文博单位
无法有效保护文物
南充境内以博物馆命名的场所不少,位于顺庆潆溪的蚕桑博物馆、嘉陵千年绸都第一坊的丝绸博物馆、阆中的保宁醋博物馆,以及位于高坪凌云山风景区的地质博物馆,但这些博物馆都不具备妥善保存文物的功效。
市政协委员左华勤是一个文物爱好者。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关于古代文物的鉴赏、保存等书籍,走访了我市大部分文博单位,实地考察了数十个文物发掘点。“根据史书记载和历年调查情况看,我市嘉陵江两岸古遗址数量多,全市的古墓葬、窖藏较多,地下文物埋藏量大。”左华勤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市地下出土文物每年以近千件的数量增加,但由于各文物单位库房及修复整理场所缺乏,地下新出土文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我市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全市收藏各类馆藏文物达14000多件。据业内人士透露,不能在专业库房和博物馆栖身的文物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些需要相关资料的市民更是无从了解南充的历史。
完成施工设计
南充博物馆7月开建
据了解,即将修建的市博物馆占地4000平方米,属于综合型博物馆,博物馆将设置历史文物陈列馆,嘉陵江文化陈列馆、丝绸文化陈列馆、民俗文物陈列馆、红色历史文物陈列馆,以展示南充以及整个嘉陵江的历史文化变迁,并对本地历史文化名人作统一详尽的介绍,以方便游客了解。
“目前,市博物馆和市档案馆均已通过市规委会的审核。其中,市博物馆已完成施工设计,预计将于7月正式动工修建。”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将建设的博物馆将和规划展览馆共为一馆,建设地址在市文化馆和图书馆附近;原计划建设在同一区域的档案馆,将外迁至市万年西路,占地面积13.2亩,建筑面积13800平方米。此外,还将在市政府新区新建建筑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的青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