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50年建相机博物馆 最昂贵收藏可换豪宅(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3-11 13:34   来源:

高继生笑着展示自己收藏的古董相机 尹炳炎 摄

  记者 洪慧敏

  蜚声中外的中国唯一民间相机收藏馆,有可能“悄无声息”地搬离杭城。

  昨天,69岁的高继生、大名鼎鼎的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馆长,用苍凉的眼神,仔细打量着博物馆内1400多台相机,它们最早的来自清代,最远的来自英国,每一台都珍贵无比。

  现在,行将七旬的高继生很累很累。“该为这1400多台相机找个出路啰。”高继生怜爱而不舍地望着每一台照相机,轻轻地用抹布擦拭每台照相机上的灰尘,小心地维修每一个零配件,就像抚爱自己即将远行的子女。“前几天,南京一家学院派人赶到我这里,邀请我和这些相机‘落户’南京。”

  一直以来,高继生就像挑战风车的唐吉坷德一样,做着别人眼中看似“疯狂”的事情——他花了50多年时间,期间盘掉了10间照相馆和照相器材店,散尽家财,收集起上千台照相机;1993年,他自掏腰包开办了照相机收藏馆,至今,已独自一人在馆内整整守了18个年头,他多想让自己的收藏馆成为杭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可这些年来,因为种种原因,他的相机收藏馆数次搬迁,高继生始终未能给这批相机找到一个相对固定的安身之所,“这次南京抛来的绣球,我有些心动了。”高继生无奈地说。

  南京抛来“红绣球”

  是否真要去南京 高家人举棋不定

  昨天,一名网友在网上发帖:“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可能在杭州时间不长了……”此帖一出,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何叶子伈”留帖感叹:“好想留住老相机,留住收藏馆。”

  网友“飘在空气中”也跟帖:“非常杯具,大家趁着现在还在,有空多去看看吧!”

  网友们流露的惋惜之情可见一斑。可尽管有那么多的恋恋不舍,却依旧敌不过坚硬而冷酷的现实。

  事实真是这样吗?记者随后联系了高继生。

  “是的,大家说得没错,但现在我们家对于这批相机是否真要迁往南京还没有统一意见。”高继生说,3月初,南京一家搞视觉艺术的学院派出一干人马,从南京驱车赶到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邀请高继生和他的1400多台照相机“落户”南京。

  “学院研究摄影的周院长允诺,他们将在学校内修建永久性的‘高氏照相机收藏馆’展放所有照相机,并聘请我去学校为学生上课,资助我完成《古董相机》下册的编纂,并给予一大笔奖金。”高继生承认,他有些动心了。

  收藏馆里有很多无价之宝

  得到高继生本人的同意,记者赶到了位于拱北小区的永和坊7幢“高氏照相机收藏馆”。

  收藏馆挤在小区底层,一个个玻璃柜子摆放在阴暗的不足100平方米的房间里,里面陈列着一台台款式各异的古董相机。

  英国伦敦1850年生产的Ross湿板相机,镜头长30cm,直径10cm,红木雕刻镜头座,全铜镜头重量有3斤,镜筒上英文字全部手工刻写,整只镜头是镀金的,全中国仅此一台,是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1989年,高继生用两家照相店两年的结余款2.03万元,北上天津,买到了这款英国Ross相机。

  “我在小旅馆捱了3天,啃了9餐大饼馒头,天津那家照相馆负责人是一名老头,很不情愿地出来见我。他说,这架老相机是从英国老板那里买来的,随便把它摆到哪个相机堆里,都可以做老大,硬要我拿3万元来才出手。”

  高继生死磨硬缠:“我只带来2万元,你们与其库存积灰尘,不如给了我识货的买去,让它也有个好归宿。”

  最终,老头松口了,现金成交,钱货两讫。

  2009年11月29日,在中国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中外相机精品展” 上,一位英国摄影家看到了高继生那台1850年产的Ross相机后,眼睛放光:“高先生啊,有了这台老相机,你就是富翁了……”

  高继生后来查阅了欧洲老相机交易资料才知道,一架年代和历史价值远远低于自家的Ross湿板相机,2006年拍卖的价格相当于600多万元人民币。

  除了这台Ross湿板相机,高继生还有一台无价之宝。

  1843年,浙江宁波张海神庙旁边的手工业作坊生产的隆茂号镜箱式相机,静静地套在一角的玻璃罩内。几年前,高继生去宁波红木旧货市场偶然淘到。目前,属世界级孤品。“没有价格。”高继生自豪地说。

  老人生活节俭,惟独对相机大手大脚

  手里拥有的一架老相机,就能价抵一座豪宅。但高继生从来都不会卖掉它们,他宁愿过着清贫而艰难的日子,在永和坊独自支撑这间民办照相机收藏馆。

  在收藏馆内,你看不到讲解员、清洁工甚至保安,这些,高继生都一人兼了。

  老人平时很节俭,午饭都是从家里带的,一点米饭和两个菜,中午的时候放电饭煲里热一下就凑合吃了。高继生戏称自己是冷饭馆长。

  不但吃是这样,老人的穿着也很随意,就连洗手用的水,都用塑料脸盆接着,细细地用。他说,能过得去就行了。

  每天,老人都会把老相机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一写成文字稿,然后生硬地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出来。

  每天下午3点闭馆后,老人都会乘坐151路公交车回家。若没有客人,他连一盏灯都舍不得开。

  若有远客造访,高继生便奉上矿泉水,清水清谈。

  夏天,收藏馆内只有一台电扇咿咿呀呀地转。“我这里算是商业用电,一个月下来,很贵的。”所以,高继生没在馆内装空调。

  即使如此节省,要正常运转收藏馆,日常的开销也大得惊人,差不多每年要开销10多万元,因为相机是要经常维护的,这些费用大部分靠儿子高峻岭掏钱补贴。

  “我的积蓄已经接近没有,每个月退休金1000多元仅够自己生活所用。”高继生说。

  高继生从60岁以后,就希望给收藏馆找一个安定的栖身之地。

  “从1993年开馆到现在,收藏馆从家里移到文晖路旧货市场,然后到绍兴路旧货市场……已搬了9次家。最后拱墅区政府在永和坊底层给我找到了现在的栖身地。”虽然老高不是非常满意,这房子潮湿、阴暗,而且门口几乎没有人流,但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是过渡房,没有指路牌,一次有一位外国相机专家整整找了一天,在太阳快要落山时,找到了这里。”高继生指着房内西侧楼板上的污水印说,以前几根污水管漏水,之后虽然已经修好,但这些都似乎是一种信号,时刻提醒着老人要为心爱的相机重找合适的安身之处。

  现在,南京抛来了这个“红绣球”,高继生虽也心动,但高家也分成了两派意见。老伴和儿子高峻岭坚持投赞成票,理由来自现实的经济压力。

  目前,儿子高峻岭作为一家公司的无形资产评估师,虽然年收入20多万,但儿媳专职在家带孙子,没有收入,一家五口人的吃喝基本上要靠儿子的收入,而且收藏馆里的相机要经常维护,各项养馆费用又要从儿子口袋里掏走10多万元,高峻岭也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还有一个儿子要养。”高峻岭告诉老爸,“你的收藏馆再免费开下去,我真的爱莫能助。”

  学外贸出身的媳妇投了反对票。“这批照相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这些东西是公公坚持了一辈子的事,如果去了南京,杭州就再也没有这样一个收藏馆了,很多人想看也看不到了。”

  高继生举棋不定。他说,3月底,他们将赶赴南京那家学院再去看一看。

  昨晚,高继生再三嘱咐记者:“如果要走,我们就悄悄地走吧,你不要写我们要去南京了……”

  “说心里话,我是不愿意离开杭州的。收藏馆就是我的另一个儿子,今年5月马上要建馆18周年了。我把它养到18岁,给人家南京做上门女婿,你说我这个当父亲的心里是什么滋味?”面对现实,高继生很无奈,“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于收藏馆的未来和出路,我觉得既无奈又无力,但我会尽力坚持的。”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