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紫陶的“提梁壶”标价1万元,一幅名为“高卧东山”的水墨画标价6万元,一个“美女瓶”价格是2.5万元……近日在建行省分行举办的“相聚建设行共享尊荣藏品世界”书画、建水陶艺鉴赏活动上,来自云南书画、陶艺名家的作品纷纷亮相,其不菲的价格令人咋舌。当下中国的收藏投资市场已经可以用“凶猛”来形容,动辄上千万乃至上亿元的拍品时不时在媒体“现身”,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继股票、基金、黄金等品种之后被人们托起的又一个“神话”。
艺术品市场有“虚火”
“盛世古董乱世金”如今国内的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用“火爆”来形容都显得不给力去年各大公司的春、秋拍卖会拍价屡创记录,其中中国嘉德以41.33亿元收槌,3件作品过亿,上千万的多达52件;北京保利以52.8亿元收槌,两件拍品过亿,上千万的达99件;匡时秋拍成交额近11亿,21件拍品过千万。
这场“大火”也蔓延到了云南,尽管不能和北京、上海等相比,但据云南文史馆云南书画院展鉴部助理杨瑾介绍,2010年云南的总拍金额也在10亿左右。
“市场火是火,但有点怪,火是虚火。”对于现在正火爆云南的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杨瑾却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这种“虚火”一是源于艺术品买卖价格的陡然直升,另外也是因为投资者队伍的急速扩张。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初云南参与收藏投资的人不超过2000,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20万。有着近20年艺术品投资收藏经验的张先生对记者讲了自己的第一次收藏经历:“90年代初开始接触收藏,一次在大理淘到一幅明末的画,当时也就七八百元,现在的价值起码到五六十万。”在艺术品市场浸淫多年,如今张先生的藏品价值早已不止百万。显然,艺术品投资的赚钱效应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同时,近两年来民众通过电视、网络以及各种媒体加深了对艺术品投资的认识,艺术品在大众眼中也不再如此神秘,“淘宝热”兴起,艺术品收藏、投资、投机的队伍日渐壮大,这些人中不乏高手,但是更多的则是刚入行的新人。
作为一项极需专业知识的投资,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人突然增加,也从一个层面印证了这个市场有“虚火”。
云南未真正“入市”
“云南的艺术品投资还未真正融入市场。”杨瑾这样评价当前本地的艺术品市场,而给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艺术品的价值和对其的认识不同步”。
杨瑾举例说,云南华宁窑陶器最近两年被炒得很热,价格从最初的几十、几百一路蹿至几千乃至上万元。“可能前几年买只花瓶才几百,现在却要上万。华宁窑陶器价值上来了,但我们对其的认识才起步。”
这种情况不当当局限于某一种艺术品,杨瑾认为云南有的投资人并不具备投资眼光,对艺术品投资并不具备很清晰的概念:“要么盲目崇古,要么盲目推今。”
与此同时,云南也缺乏好的艺术中介机构。杨瑾表示现在云南的很多中介机构相比北京、上海等地,不仅缺资金也缺技术,使得这些中介更多只注重眼前利益,市场资源缺乏连贯性和后劲。
杨瑾建议云南应该建立有前瞻性的中介,利用中介和学术引导本地的艺术品收藏、投资。
投资艺术品最好“通一家”
由于艺术品投资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参与其中也需要投资者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艺术品投资杨瑾建议做到三点。
“首先是冷静。”杨瑾告诉记者,投资艺术品一定不能人云亦云,自己需要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对投资品的价值有自己的判断。其次,他认为投资者在购买艺术品的时候要客观,建议一定要找真正具备品鉴资质的专家,同时这些专家也不要有商业和其他背景,这样才能得到非商业、非功利性的建议。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杨瑾建议投资者投资艺术品时要找到合适自己“胃口”的品种,有针对性的进行收藏或投资。“最好做到先‘通一家’。”他这样建议道。
此外杨瑾表示,其实艺术品收藏投资并非一定是“有钱人的玩意儿”,只要有一定经济基础都可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藏品。“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这与钱多钱少关系不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