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十光漆屏《太阳鸟》 沈嘉禄
中国是漆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及运用漆的国家,余杭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第一只漆碗虽然简陋质朴,却首现数千年前人类漆文化的绚丽曙光。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古老的传统漆文化日渐式微……
中国的漆文化,自数千年前诞生之日起,就没打算与日常疏隔,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是后人不孝,才用塑料、铝合金、金属漆等现代材质取而代之,整出了一大堆花里胡哨的东西以媚态取悦芸芸众生。日前,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在京举办的国际漆艺展,似乎为重振中国的漆艺带来希望。
中国漆艺不该褪色
这次以“日用即道”为主旨的漆艺盛会,颇有振聋发聩之响。
也许是新中国六十年来第一次将漆文化发展得较好的国家召集起来,展示了中国、韩国、日本、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法国、西班牙等国五十多位优秀漆艺家的代表作品。此次展览设了一个门槛:漆艺家必须使用天然大漆,以展现漆艺创作自然、朴素的立体形态。目的是想通过与世界上优秀漆艺家的经验交流,以重建完整、健康的中国漆艺生态链。这个想法的提出,对古老中国是何等的伤感啊!
中国是漆的故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及运用漆的国家,余杭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第一只漆碗虽然简陋质朴,却是人类漆文化的一道绚丽曙光。数千年来,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漆文化,自汉唐到明清,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可看到那洋溢热烈的朱红,深沉内敛的漆黑,那璀璨晶莹的螺钿。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大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与科技时代的发展,漆器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现代家居中,看到的是完全西式的充满现代感的家具和陶瓷、玻璃等装饰品,了解漆器的人越来越少,懂得漆的人也越来越少。中国的漆文化传统正在现代文明的夹击下步步退缩,退到为数不多的漆艺家那潮湿昏暗的工作室里。
重光复兴梦不遥远
现在,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文艺复兴呼声的高涨,中国的漆器被揩去了浮尘,重现光辉。漆器及漆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空间被打开,它的经济价值也得到了肯定。漆艺复兴的美梦,不再遥远。此次“国际漆艺展”,也许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的一次亮相或宣示。呈现于眼前的120余件(套)作品,色彩绚烂,造型别致,与古代中国的漆器一样,具有奇异的想像力。是的,我看清楚了,它们都来自于手工,沉淀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与技术含量。它们以生活用品的形式进入这个空间,低调、谦逊,甚至有些讨好观众的眼睛。来自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万紫、文乾刚等带来的金漆断纹堆古山水屏风、剔红银胎梅花纹六方壶。当然,福建漆艺家在漆文化复兴中总能领先一步,引导他们的是具有大视野的艺术观念。比如乔十光的一幅《太阳鸟》的屏风就极具版画的视觉效果,一改传统漆艺的繁复琐屑。沈克龙则以一件信息量丰富的生活器具唤醒了观众对中国古文化的无尽遐想。当然,在以脱胎漆器傲视天下的福建,还有更多的漆艺家在齐心协力地抵达前辈艺人未能到达的境界。比如从鼓山走出去的漆艺家唐明修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开创了中国第一个漆艺专业,带出了一批极有希望的艺术苗子。再比如一直致力于漆艺生活化的陈杰,以漆的日常器具及时尚饰品赢得了艺术同行的赞许,更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热烈追捧。他的不懈努力,为中国漆艺的现代化、为漆器进入寻常百姓家做出了极有价值的探索。
塑造性格重现价值
漆器从生活中来,应该回到生活中去。漆是古老的,在当下网络时代也应该体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很少有一种材料能像大漆那样融入日常生活,塑造性格,并充满文化气息。它是一种艺术语言,更是一种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那么任何一种语言,只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同喜同悲,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所以漆器也罢,漆画也罢,它们是同根的豆荚,是并蒂的莲花,可以也必须随着季节生长、开花并结果。
是的,虽然中国是大漆之国,但没有人会否认,它已然成为一种亚洲性的材料,甚至是世界性的材料——在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手中,大漆仍然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并且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二十一世纪既是科技发展、现代化进程不可逆转的时代,同时也是人们认识自我、回归自然的时代。在这样的舞台上,漆艺创作自有其重要位置,大有前途。
小贴士
漆艺包含漆器和漆画,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它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制成日常的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漆艺多为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并分雕漆嵌玉、点螺、平磨螺钿、刻漆、骨石镶嵌以及纯雕漆、彩绘、雕填、楠木雕、磨漆画等十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