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亿元!一条天价汉代玉凳,日前引发了一场热议。此前据媒体报道称,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一跃成为去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但近日有网友和专家质疑,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呢!对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的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非常肯定地表示:“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据他推断,拍品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宫廷家具。
网友质疑作假太不专业
这条“汉代玉凳”在创下天价的同时,引来了网友广泛质疑。它被很多网民嘲笑为“作假不专业”:按照历史常识,汉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当时还没发明凳子!
按史料记载,凳子的最初形态为西域的“胡床”,而后演变为凳子,隋唐时期逐渐盛行。汉代古人皆习惯席地而坐。汉代时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与被拍卖的“天价玉凳”大相径庭。
专家提出汉代不可能有凳子
对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并就凳子的起源问题撰写过论文的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非常肯定地表示:“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
按照拍卖公司的说明,“汉代玉凳”为45×45×32cm。邵教授解释说,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汉代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几、床、榻为主要的生活器具。“这种凳子属于‘高坐’,当时根本派不上用场。这和当时的礼制与贵族文化的特点有关。汉代确实也有一种类似于凳子的家具,但它不是让人休息用的,而是用来摆东西,叫‘几’,而且是矮扁形态的。”据他推断,这套汉代梳妆台及玉凳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宫廷家具。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则从史学角度论述了汉代为什么不可能有凳子。黄教授认为,汉代,人们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还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臀部坐着,双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的现代坐姿,古代时叫“箕踞”,被认为极其不礼貌。相传魏晋名士嵇康因为见权臣钟会时“箕踞而坐”,结果钟会大怒,在司马昭面前打小报告,让嵇康丢了命。西晋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的乱世时期,胡人大举进入中原,胡人文化对传统汉文化造成剧烈冲击,包括坐姿等传统礼仪。所以,南北朝之后的隋唐,胡床才开始普及,最终出现了凳子和椅子。
拍卖公司不保证拍品是真的
“汉代玉凳”究竟是真是假?面对质疑,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建军如此表态:“鉴定界很混乱,没有舵手。古玩的真假,没人能说了算。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只能保持沉默。没有必要跟他们争,因为争来争去也没有说理的地方。”
他表示:“的确应该对拍卖品进行鉴定,但我们不知道去哪儿做,没有一个国家承认的鉴定机构。”据他介绍,中嘉拍卖公司有四位老专家做顾问,包括故宫(微博)博物院的专家,“拍卖公司只是中介机构,不保证拍卖品百分之百是真的。要是买大白菜,说5毛钱一斤那就是5毛,有公认的标准。古玩没有这个标准。其实古玩收藏,打眼也是一种乐趣”。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中嘉拍卖公司曾有拍卖假古董的前科。 2008年12月25日,刘先生以25万余元的价格从中嘉公司拍得7件瓷器和1件玉器,拍品附有故宫专家提供的鉴定书:“明嘉靖红绿彩人物梅瓶”和“明宣德青花凤纹竹节壶”为明代器物,“清光绪粉彩十八罗汉缸”为清代晚期器物,而后刘先生通过鉴定发现拍品全部为现代或当代仿品。刘先生起诉索赔。法院判决合同撤销,刘先生退还拍品,中嘉公司退还货款并赔偿鉴定费损失24000元。
■专家观点
这对拍卖业是一种致命打击
受访者: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鉴定委员宣家鑫
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2.2亿元的天价,买家并非“人傻钱多”,而是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或准备骗贷的嫌疑。“金缕玉衣”案就是先例。自买自卖,这是违反拍卖法规定的。“这一过程不是庄家单方面就能操作的,必须和拍卖行配合,因为拍品首先得通过拍卖行的鉴赏和评估,给出一个非常高的估价,然后再拍出一个很高的价格。”
明知假,还作假,这种现象一定要严查。它破坏了市场秩序,违反了职业道德,建议对情节恶劣的拍卖公司取消经营资质,让它关门。如果任这种现象下去,我们所能看到的永远只能是表面的繁荣,它对拍卖行业其实是一种致命打击,会让它走向毁灭。
拍卖行要扛起诚信大旗
受访者:知名鉴定家程庸
造假是全世界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如果造假,是为了复原汉代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美好的过程,但最终用来欺骗盈利,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没有办法制止造假,但可以在流通领域给假古董设置障碍。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力度,并实行经济制裁。对拍卖行而言,诚信度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有意识地欺骗,必须受到法律制裁。
其实这个案例的发生,也是整个民族文化诚信度降低的一种缩影。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拍卖行还是好的,但拍卖行业是一个文化的窗口,它们走在风口浪尖上。苏富比(微博)、佳士得两大世界拍卖巨头,200多年屹立不倒,其至关重要的法宝,就是它们始终扛着一面诚信的大旗,国内拍卖行要向它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