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年来正有意识地在艺术创作中梳理城市文脉,繁荣振兴历史画。近日,由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文广局主办的《视觉记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示了一批富有震撼力的历史画精品力作。“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也于同日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
在历史画展出的同时,一次高层次的历史画研讨会也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召开。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历史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道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里摘发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材料,以飨读者。——编者
个人风格不应成为评判艺术品好坏的标准
靳尚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此次研讨会讨论非常激烈,很多人认为历史画的不足是思想问题,但是很少有专家提到我们技术的不足。理论界认为风格和个性很重要,但是我并不赞同。风格是培养不出来的。对于艺术品好与不好,应该有一个评价的标准。
中国不缺思想,不缺观念,缺的是技术。我们发展历史画要降低速度,要能沉下心,最忌浮躁。拿绘画的基本功素描来说,国外的艺术家对素描的重要性和关注是不变的。评判一幅画的好坏,在于能否让人读懂你画里的丰富内涵和表达的含义,而不是风格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人们认可的一个共同认知点。风格是画家自己特色,而不是评判画的好与坏的标准。比如传统的画要简单些,现在必然要多元化。现在人们美感的变化和欣赏水平和价值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创作历史画,哪些该画,哪些不该画应该心里有数。我们当下的任务则是提高质量。如今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的艺术品时代,而我们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建设还和西方有差距,我们对于博物馆的建设具体情况并不清楚。比如做什么,陈列什么,价值何在?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遵循规律和现代社会的需要来创作历史画。
画家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陈燮君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
上海市历史画的积极推进为此次的研讨奠定了基础。首先,历史画创作应该是符合历史规律。广义的历史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辞海中解释有历史画的词条,指的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历史画的创作不仅仅集中在历史事件,比如《移动红旗》等画不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但也属于历史画。
历史画在古罗马时代已经萌芽,文艺复兴时代是历史画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画的开端是秦汉时期,在隋唐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到了宋元,历史画总体走向了衰弱。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刻画人物的历史一直是历史画主流,而宋代以后则以山水画为主,明清的山水画开始兴盛。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画转为以乡土情结的现代的融合。比如《赶火车》和《检阅》,全景画在多样化中体现主旋律。
中国历史画的创作应该遵循历史规律:历史回放与责任、元素解读与视觉解读以及心灵震撼与美学监督,还有中国历史画创作的文化自信。历史画创作应该表达对历史的敬畏、体现主旋律。历史强调客观性,不同画家对同一时期的历史画的审美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画家应该穿越历史的迷茫,担起历史的责任。对于中国历史画创作的文化迹象,画家应该追求而不是避免。艺术家在新中国的旗帜下,怎样有一种自觉的追求,这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画创作的当代性
张祖英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
自前年国家斥巨资投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各省形成一股热潮,这是美术界的大事。从另一方面讲,中国的近代历史有过光荣和悲壮、苦难和奋斗,不少可歌可泣的奋斗业绩波澜壮阔。中华民族是历史意识很强的民族,但是缺少能充分反映与此相对应的优秀作品。相对而言我国在这方面艺术积淀层次较薄,需要我们大力加强此方面的工作,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艺术家对投入这类创作工程的热忱很高,研究历史,思考现实,这促进了他们对主题性绘画的创作和探索。
做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作涉及多方面的配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组织优秀艺术家的参与和投入,才能保证创作质量,流传后世。从历史上看意大利文艺复兴后、包括法国卢浮宫中许多宏伟巨作,欧洲的一些大师,米盖朗琪罗、伦勃朗、委拉兹贵支、鲁本斯、德拉克洛亚、大维特等,俄罗斯的列宾、苏里柯夫等,都作出过重大贡献,他们的作品成为世界美术珍品。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创作的一批优秀历史画其性质也都是国家订件,今天看来仍很感人。其成功的关键是——艺术家在接受任务后研究历史资料、收集素材、挖掘创作内涵,使自己从史实研究和实地调研中得到精神感染和情感融入,把全身心投入创作成为自身的精神需求,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自己的艺术理想。
优秀的历史画创作属于艺术品序列,不是历史事件的图解,它应是艺术家对历史的感受,反映了时代对历史的思考。很多优秀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如前苏联画家的莫伊申科《红军来了》、《母亲们、姐妹们》、《通讯兵》、杰涅卡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它们不是表现某一特定事件,而是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感觉,但画出了国内战争和二战的心灵感受,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成为俄罗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国家重大题材创作,也不应是历史事件的简单再现,同样应是充满情感的艺术作品,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都来自近代史的重要史实,所以必须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史料分析有明确的再认识。优秀的历史画创作属于艺术品序列,不是历史事件的图解。比如莫伊申克《红樱桃》、梅尔尼科夫《告别》,国家重大题材的创作也不应该是历史的简单在线和史实的罗列,应该是充满精神力量的作品。投入历史画创作的作者还必须要对历史有公正的认识,独立自主的判断,要有历史意识。需要创作的领导者和作者都在不同角度承担着历史责任和艺术责任。
我们还要加强历史画创作相关的学术支持和问题探讨。创作工程需要有强大的学术后盾作支撑,学术单位介入很重要,许多成功的经验和问题要及时研究和交流。
随着时代不同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往往各有不同,历史画创作与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值得研究。优秀的历史题材的画,可以一步步将历史引向真实,必然会对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促进人类的精神反思。这就是历史画创作的当代性。
中国艺术的新启蒙
邓平祥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历史画的当代意义是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通过历史画将历史课题在现在赋予一定的意义。之所以称之为历史画的新启蒙,是因为我们发展的是当代的历史画。现在的我们遭遇了“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使得人们对进步的信念,历史时代划分的看法,能知能行的个人形象,都产生了疑问。”由于世界在世纪的变局和后现代的风行,后现代的思潮也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意识,于是在当代中国人的意识和思想之中也开始了一个精神“平面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举凡“平面价值”被不适当的抬高了;而“深度价值”则被不适当地贬低了。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说,欧洲和俄罗斯的历史画创作高峰起源启蒙运动,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中启蒙运动是“现代”的开端。在理论上说“现代性表示的是18世纪时树立的一套西方特有的观念,现代性的核心概念是一个能自由行动、自由求知的个人,他能用实验自然界的秘密,他和他人共同努力便能创造出更好的新世界。”18世纪法国的历史画是高尚的题材和创作,背景就是启蒙运动,启蒙作为历史的选择和转折时期,要有视觉形象的表达,符合历史文化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