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美院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上,杨参军前面坐着几位教授:莫朴、肖峰、金冶。在看了杨参军的《南京三十万被难同胞祭》后,一些人表示质疑:“你认为历史画的创作除了写实的方法,其它的方法可不可以呢?”。提问的人便是时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的金冶先生。杨参军很胆怯,没有敢回答。然后金冶先生又补充说:“杨参军的这张画是失败的,你的画面只是用几个女人体拼凑面成的。”先生直言不讳,让杨参军紧张不已。如果不能毕业怎么办?他这样想着。
二十二年弹指一挥间过去了,金冶先生去世已有5周年了。2011年12月2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专家楼里举办了一场题为“油画学问:金冶艺术研究”座谈会,会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在回忆当年先生的接触时讲述了上面的故事。
中国美术学院前院长肖峰先生、中国美术学院前版画系主任赵宗藻先生、著名油画家汪诚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成寅、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万木春等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义由著名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范达明主持,各方代表接受了主办方的《油画学问:金冶艺术研究》一书的捐赠。
金冶先生1913生于沈阳,原名金荣森,擅长油画、美术理论。1938年从师日本油画家,并在横山画室任教。后历任华北联大教师,哈尔滨大学、东北科学院、东北大学美术系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教授。
金先生一生坎坷,曾被无辜剥夺长达20多年的从事艺术的权力,在极为艰苦的环境条件和时代里,坚持自己的艺术事业,努力耕耘不辍,在译著、理论探讨、绘画创作诸方面,从未间断。金先生对西方油画的研究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先生尤其在印象派的理解和坚持上不因政治而低头,不因众人趣味而改变,这使得他这个东方人将西方印象派的精髓最大程度地继承下来,他的学生可以亲身聆听“大师”教诲。先生对印象派画家的解读,以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为丰富艺术理解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