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一个特殊系列,一个在正图上,把“圆”的想像,发挥到极至的系列。自2007年始,到2011止,5款相同主题“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系列金银纪念币,都是以“圆”展开设计的翅膀。“圆”呈点状有序排列,有横有纵,有阴有阳,有黑有白,有实有虚,规则之中充满变化,变化之中充满生动,生动之中又充满激情。
更愿意把这些重重叠叠的“圆”,想象成标点符号中的省略号。行文中,以6个点2个字的位置,或标志语言的断断续续,或标志不必尽举的事物,把该说的,不该说的,或不必要说的,全部隐于其中。
这些“圆”,又以单、双之年,细分为“钱币”与“邮票钱币”两个板块。
单数的“钱币”,以中国古钱的“方孔”为核心元素,币面一分为二,左边的“圆”象征过去,象征中国,右边的“地球”以及地球之上辽阔的天空,象征世界,象征现在。4者的汇合点,是具有窗口意义的“方孔”,是“方孔”之中的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会徽。并没有什么夸大的语汇,只是简简单单几个符号,将钱币博览会的“大”,与钱币博览会的“博”,充分地展示了出来。
双数的“邮票钱币”,同样是“方孔”,此时,却转化为邮票票面,四周相环,或呈不规则状分布的,是邮票的齿孔。票面图稿,为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会徽。会徽设计又极别致,它以T65“中国古代钱币⑴”第4枚邮票为主体,左右衬以扩展形态的地球图案。此一来,邮中带币,币外套邮,既寓意集邮与集币的相通性与密切性,又象征两大收藏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性。
“卷”,展开。
单数的“钱币”与双数的“邮票钱币”,在背图,又融为一个大整体,这个大整体,自2007年第一款起,延续的又是统一连贯的设计思路。这个设计思路最为核心的元素,就是东西方钱币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大交融大碰撞。
在同样是40mm的币面上,简略却全面,直白而艺术地展开如此之恢宏的世界货币史画卷,“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担当似乎太大了一些,但持续5年下来,我们发现,由于主题切入精确,设计元素独特,5款画面近似或类似,却有不同风格不同内涵的银币,以其精彩的设计,给我们带来持续的惊喜。
最早面世的“2007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是探路先锋,它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后续银币的艺术表现力的强弱,以及整个大系列的艺术设计的走向。自然是一款成功的设计。最值得肯定的,是整个系列大框架的定调--外圆内方,中国古代货币形制;主题中英文对照,体现它的世界性;面额“10元”必须有,但同时又必须是点缀于币面的花朵。当然,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古代东西方钱币图案。
“2007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是开局篇,中国选用的,是春秋时期的布币,国外则选用古希腊手工打制的银币。
“2007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为后续品种设计框架定调,有其利也有其弊。利,整个大系列风格统一,有延续之美。弊,限定了后续品种设计的发挥空间。当然,不是不让个性色彩表现,而是这种表现,必须遵循共同的游戏规则。“2008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面临的,就是这样一道难题。其币面主体元素,中国秦代钱币选用的,是象征天圆地方、天地一统的秦半两,这也是中国方孔圆钱的鼻祖。古罗马钱币选用的是两德拉克玛银币。它的主图,是母狼正在为传说中的罗马建城者罗慕路斯和瑞慕斯哺乳。两者隔方孔而居,一字一图,相得益彰。
世界货币发展史长卷,在“2009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币面继续展开。此次中国货币展示的,是汉代古钱。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汉武帝铸五铢,才基本得以稳定。伊朗萨珊王朝(226-650)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期间铸造的钱币,宽而薄,正面通常为国王半身像,背为火祭坛,坛边立两位牧师。后期多抽象图案。相比前两款品种,“2009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银币的设计,文静有余,古拙之气,略显平淡。
“2010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银币,中国货币为唐代“开元通宝”。4个字露脸2个半,古意十足。“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整治了混乱不堪的币制,在中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与之相对应的外国货币,是阿拉伯阿巴斯王朝钱币。阿拔斯王朝为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因旗帜尚黑,故有“黑衣大食”之称。它是阿拉伯的黄金时代,享祚时间历时767年。
2011年深秋,世界货币发展长卷,在北京又掀开新的一页。同样,“2011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银币又以新的形态亮相。此次对话的双方,一是北宋宋徽宗大观年间的“大观通宝”,一是以粗犷设计而著称的希拉克略王朝钱币。有特点的是后者,币面图案,无论是人物还是纹饰,都以笨拙的线条为主。神似大于形似,写意大于写实。因此,有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系列起于1995年,但在2006年以前,都是以“熊猫”加字模式,中间虽也有变化,但不大,相对比较单调。2007年起,“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系列开始一币一款设计,5年来,亮点不断,惊喜不断。由此,也为中国现代金银币增添了一个新的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