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故宫博物院《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 9月26日晚在法国巴黎罗浮宫博物馆正式开幕。新华社记者 高 静 摄
9月26日,在罗浮宫博物馆,一名男子参观《乾隆大阅图》。新华社记者 高 静 摄
26日的巴黎秋夜,禁卫森严、重门叠院的紫禁城的重重宫门徐徐打开在罗浮宫——这是中国故宫博物院的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重扉轻启”。入口大厅内,《康熙帝便服像轴》巨幅复制品上的康熙红帽蓝袍盘腿端坐,淡定地凝视着一条曲折的长队——那是静待参观开幕展的嘉宾。
中国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重扉轻启”的130件(套)展品从故宫180余万件文物中选出,以“康乾盛世”为主线,展示明清皇宫的政务活动以及典雅、精致的文化与艺术生活。
展出文物种类包括在北京建都的金元明清4个朝代的绘画、服饰、家具、陶瓷、青铜、玉器、漆器、珐琅器、印玺、建筑构件等。它们既是封建礼制的物化,又是民族工艺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内涵,折射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
展览分四部分。“政务篇”反映清代宫廷盛典场面,展示宫廷礼仪和往昔以宫廷为中心的国家政务活动,重要展品包括清乾隆帝的宝座;“艺术篇”展示明清两朝帝后和宫廷画家的书画作品,同时将画中呈现的皇室收藏品点缀其间。其中最有趣的是将乾隆时宫廷画师姚文瀚《弘历鉴古图像轴》中所绘的古董与实物对照展出;“晏居篇”呈现非正式场合的宫廷生活,包括各类生活场景和器具,如帝后便服、文房用品、饮食器具等的文物和图像资料;“建筑篇”以一座1:350比例制作的紫禁城全景沙盘昭显明清皇宫整体建筑布局,配以建筑构件文物,介绍紫禁城的建筑艺术。
本次展览是故宫与罗浮宫二度联手。2005年,两个博物馆签约第一个5年合作,于是有了2008年罗浮宫在故宫博物院取得巨大成功的《罗浮宫·拿破仑一世》展览。作为交换展的“重扉轻启”正是双方第二个5年协议的核心内容。
法方策展人、法国文化部文化资产总监、著名汉学家让-保罗·德罗什(中文名戴浩石)告诉新华社记者:“展览想要展现两个博物馆以及中法文化的相遇与对话。我们将两个不同的历史穿插起来:法国国王在位时,在中国发生了什么;在中国的帝王时期,法国的社会面貌如何。这种对比历史的方式会使(西方)观众通过他们所熟悉的法国历史,进一步了解他们不熟悉的中国历史。”
为此,本次展览的布展也别具匠心。戴浩石说,展览设于靠近玻璃金字塔的罗浮宫最核心展区,但并非在惯常的临时展览区,而是穿插在罗浮宫藏品之中,并集中于3个区域:在展示罗浮宫历史的叙利馆,展示明清历史及中法交往;在中世纪城壕遗址,展示紫禁城沙盘并于城壕墙壁以视频展示康熙、乾隆画像和书法作品;黎塞留馆展示乾隆皇帝宝座、画像和艺术收藏品等。
展览中,中法历史和文化的“对话”比比皆是。在清乾隆《万国来朝图轴》旁,悬挂着法国画家沙韦的《拿破仑三世时期的罗浮宫》。“你看,这幅《万国来朝图轴》右下角那面小旗上写的是‘法兰西’,那时的法国外交官还戴着布列塔尼帽,多有趣!”戴浩石用中文对记者说,“从这两幅相邻画作上,我们也能看到那时两个皇家宫殿的不同建筑风格。”
在清道光年间一件皇后桃红缂丝兰纹棉氅衣旁,陈列着据传是拿破仑三世之妻欧仁妮皇后外出穿着的连衫长裙的短上衣。中国清代皇后的圆领桃红色便服色彩华丽,纹样精美,配绣菊花、牡丹、海棠、莲花等图样,雍容华贵;而法国皇后的黑色短上衣用中国丝绸剪裁而成,束腰的款式,简单的几朵牡丹花,凸显着女性的娇媚。
中国皇家御用器物陈列于昔日的法国王宫,同时代欧洲大师艺术作品与之默默相对。艺术无声,成百上千年来形成的迥异思维的表达被浓缩成此时此地此景,任由络绎不绝、肤色不同的看客评说。
罗浮宫博物馆馆长卢瓦雷特强调,本次展览的特色在于“相映成趣”的对照方式,法方展品作为文献辅助。他认为,本次展览必将成为一个标志,铭记在中法两国历史上。
“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将于2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持续到明年1月9日。(新华社记者 江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