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主办单位:文化部 中国文联 浙江省委宣传部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文化厅
浙江省文联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 浙江美术馆 浙江画院
展览时间:2011年9月20日——10月6日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展厅4、5、6号厅
秋意渐起,西子湖烟雨迷蒙,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生于山东,长于浙江的姜宝林先生,在人生的第70个年头即将到来之际,在浙江美术馆向观众展示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与探索。此次“姜宝林艺术展”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李可染艺术基金会、浙江美术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等11家单位联合主办,展览分为三个部分“走进千年香榧林”、“意笔山水”、“大写花卉”,展出姜宝林先生新作和近五十年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共186幅。在开幕式上,姜宝林将他创作的一件最有代表性的、曾经多次展览和出版发表的丈六作品《秋荷》无偿捐赠给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
姜宝林先生1942年生于山东蓬莱,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班,是近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教学指导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杭州画院院长等职。张仃评论姜宝林“其人北人南相,其艺南北兼宗”。姜宝林初事艺术受其胞兄影响。从考入浙江美院之后长期生活在浙江,师从顾坤伯、陆俨少、陆维钊等艺术家,接受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熏陶。后在宁波奉化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十多年。1979年考入中央美院师从李可染先生。他是由陆俨少和李可染两位大师亲自面授身传的画家,打通了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两大中国画教育体系,创作上以独具风格的白描现代山水和积墨山水闻名画坛,深厚的传统功力则贯穿在其创作历程中不间断的花卉大写意作品之中,兼备了豪爽、大气、灵透、润泽和书卷气。
此次画展中“走进千年香榧林”系列新作引起了记者极大的兴趣。香榧产于浙江诸暨,是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古树树冠巨大、枝繁叶茂,生于陡峭悬崖之处,“香榧王”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1960年代浙江美院师生编入省委“四清”工作队进驻诸暨枫桥。时年大学二年级的姜宝林被派驻赵家镇丁家坞村。这个小山村位于千年香榧林的入口,茂林修竹,美不胜收。香榧雌雄分株,雄树直上挺拔,雌树千姿百态,记入《尔雅》、《本草》,其美多见于诗文。但好看不好画,至今未见历代画家有香榧作品传世。但香榧树的古拙奇崛一直深刻在姜宝林的脑海里。直至2009年,诸暨市政府邀请姜宝林先生以中国笔墨形式塑造香榧形象,为千年香榧林树碑立传。这勾起了姜宝林先生埋藏在心中四五十年的创作欲火。一年的时间里,姜宝林三次深入香榧林,体验采风。因为腿脚不便,而山路崎岖,为了得见香榧树王的风采,姜宝林特地请人从五泄雇来了滑竿,由人抬上了山。正是这种创作的激情,姜宝林创作出了8个系列作品百余幅。从香榧的幼芽画起,至青绿,至老树冬雪,至开花结果,依时序为香榧立传。香榧折而不屈、朽能再生之状,生命精神之活力在姜宝林笔下一览无余。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对姜宝林的香榧系列作品高度评价“章法奇巧无一雷同,笔墨则由泼放写意参以写实,冶山水、花卉技法于一炉,独创画坛新样别格,诚为香榧史上一段佳话。”
画展的另外两部分为“意笔山水”和“大写花卉”,是姜宝林先生从艺50余年来各时期的代表作,展示了画家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创作追求。他的作品中出现过四明山、千岛湖、西湖等题材,也有豇豆、四季豆、扫帚菜、毛栗、樱桃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题材。他在山水画领域将白描和积墨山水两种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白描山水源自于西部山川写生的强烈印象;积墨山水不以笔胜而以墨胜。他对光斑闪烁的描写正像李可染的逆光描绘一样,堪称现代山水画提升自然美的一个创举。他的写意花鸟则以强烈的视觉张力表现了原生态花木的生机与活力。
而在谈到对浙江中国画的祝愿时,姜宝林一再强调,李可染先生讲到要“读好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这是每一代中国画家们必须要掌握的两门功课。对姜宝林自己而言,古稀之年举办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巡展,既是对自己从艺道路的总结,也是对人生下一个阶段的期许,他希望自己不要停顿,不要僵化,笔墨要传统,形式语言要现代,将这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是对艺术追求的最佳状态。
本次展览9月20日起在浙江美术馆展出,至10月6日结束。
开幕式由浙江画院院长孙永主持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致辞
浙江省美术馆馆长马锋辉致辞
姜宝林作品捐赠仪式
画展主人姜宝林致答谢辞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省市各级领导、姜宝林等在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