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艺术基金的风雨之路
http://www.socang.com 2011-09-16 10:10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肖冲
1904年,法国金融家Andre Level找到12个投资人,每人出价212法郎购买一批画作。1914年,法国艺术市场上演飙升神话,他们购买的这些艺术品炙手可热。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各大银行都成立了专门负责艺术品投资的部门。即便在金融危机之后,也有很多新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成立,基金发起人对艺术基金信心满满。
国外艺术基金的风雨之路
拉封丹的寓言《两个谋熊皮的伙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伙伴手头缺钱,于是他们向邻居皮货商预售一只还未被打死的熊的皮。并向他表示,将马上去把熊杀死,据称这是一头熊中之王,商人可将其做成两件皮袍,为此可发一笔大财。两人答应两日之内交货,在谈妥了价钱后就开始进行搜捕猎物的工作。当他俩看到这头熊正朝他们奔来时,吓得如雷击顶一般,这桩买卖可算是泡了汤。这时,一个伙伴爬上了树梢,另一个则早就吓得面如死灰,一身冰凉,他赶紧趴在地上屏住呼吸装死,因为他曾听说,熊不喜欢吃死人。这头熊见地上躺着一个人,不知是死还是活,于是把他翻过来掉过去摆弄一番,又用嘴去嗅这人的鼻息。“这是一具尸体。”熊说完就没入附近的森林中去了。树上的伙伴从树上滑了下来,跑到装死的伙伴身边说,这真是个奇迹,这一切不幸,只不过是场虚惊。“那么,”他接着问,“熊皮怎么交差?熊在你耳旁都说了些什么?”“它对我说,千万不能图谋出售一张还没有被打倒的熊的皮子。”
有人将这个故事用来形容艺术基金的运作模式。然而,有趣的是,正是以“熊皮”命名的艺术基金却在艺术这一领域掘得了第一桶金。法国巴黎的熊皮基金(La peau de l’ours)是最早的艺术品专业基金,据说该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家基金公司的墙上挂了一张熊皮。1904年,法国金融家Andre Level找到12个投资人,每人出价212法郎购买一批画作,其中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这些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1914年,法国艺术市场上演飙升神话,他们购买的这些艺术品炙手可热,于是他们将这批画作送到法国拍卖公司德芙欧上拍。最终,他们买到的这批艺术品总额比原价上涨了近5倍,有的作品上涨幅度甚至达到10倍。
另一个更为大胆的投资是1974年的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在当时,其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勒温目睹英国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决定从基金中拿出4000万英镑(等于今天的2亿英镑)投资艺术品,他一共购买了2425件艺术品,投资多种类型,以降低运作风险,其中不仅有古典大师的作品,还有中国的瓷器。
为了解决对艺术品领域的未知,勒温请苏富比拍卖公司为其提供专业领域的咨询,作为交换条件,这批作品必须在苏富比上拍。这使得基金会变相地增加了成本,少了议价筹码。为了解决双方合作的利益冲突,苏富比单独成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司——Lexbourne。尽管业内同行和媒体质疑,苏富比如何同时担当卖家代理人和艺术品基金顾问的两个角色?怎么可能做到公平?然而,对于勒温来说,将这项事务托给苏富比是最为理想的方式。
从1987年至1999年,以这批基金购买的艺术品陆续在苏富比成交。其中,德国古典大师丢勒的版画《圣母、圣子与梨》,估价为1万至1.4万英镑,最终以1.045万英镑成交。然而,就在一周之后的苏富比拍卖上,一幅同样主题,保存状态相当的丢勒作品上拍,作品估价为4000至6000英镑,但最终仅以4400英镑成交,不到之前作品成交价的一半,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差距,和画作本身的艺术性和历史性并无多大关系,关键在于之前那幅曾经是铁路基金会的藏品。
这笔基金的获利年化复合报酬率为13%,远远高于同期的债券投资报酬率。就在一年之后,艺术市场遭遇空前的大跌,如果基金会的出售晚一年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这批作品晚些拍卖的话,最后的年报酬率将低于5%。在投资期间,仅仅是付给苏富比的顾问费用就占了获利金额的一半。总的来说,这项基金是非常成功的,因为英国铁路局通过这种方式分散了风险。在投资初期,没有人能预料哪类作品会有最好的表现,因此,苏富比的投资组合起到很好的作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花旗银行、瑞士银行、摩根大通以及德意志银行都成立了专门负责艺术品投资的部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艺术品投资的顾问服务。虽然他们建议投资的主要作品为印象派及现代主义大师以及古典主义大师的作品,但是当代艺术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银行建议客户投资的年限至少为10年,在此期间,客户可将作品借出,做展览,以增加艺术品的价值,同时还提高了拥有这些画作客户的名声。
2005年至2007年,在佳士得与苏富比前任负责人以及华尔街的财富管理人士的操盘下,有十几支艺术品投资基金将艺术品证券化了。他们将多件艺术品组合成为一个投资标的,让投资者购买股份。这几支基金都以高净值人士、退休基金及民营银行为目标客户群体,最低投资门槛为25万美元。
有的基金将目标瞄准那些正在处理债务、离婚或者办丧事的艺术品收藏家,只要有意出手,他们迅速奉上现金,争取这部分艺术品能有效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而且在卖出时也有很大的保障。有几支基金希望能通过瑞士历峰集团或苏富比这样实力宏大的公司,以股权衍生品的方式,以购买一项资产、出售另一项资产为手段,来应对艺术品投资的风险。
即便在金融危机之后也有很多新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成立,基金的发起人对艺术基金都信心满满。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有伦敦美术基金、伦敦艺术收藏基金、华盛顿埃文基金……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将钱投入到难以预测、风险较高的艺术品基金上。而基金发起人也发现,他们可供调度的资金远远不够,要让艺术基金渗入金融制度仍旧是目前面对的难题。艺术基金是个好东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仍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艺术基金发展史上投资失败惨案
在艺术基金发展史上,曾经发生过多起以投资失败告终的惨案,但很少被人提及。从1989年至1991年,巴黎国家银行投资2200万美元,购买了16幅法国及意大利的绘画及素描作品。在7年之后,该银行出售了这套投资组合的艺术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品最终的成交总额比购买时还少了800万美元。
此外,纽约大通银行发行了一支价值为3亿美元的艺术品基金,摩根建富投资集团发售过一支2500万美元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日本Itoman Mortgage corporation曾投资5.2亿美元购买了7300件包括雷诺阿等西方现代主义及印象派的绘画作品,然而,这3家公司的投资基金都严重亏损,每个公司都承诺,他们的运作模式需要20至25年的有效持有期才能获利,但是谁愿意花那么长的时间等待一支基金的出售呢?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基金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