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称“故宫职工”的人再次发来举报信。针对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回应古籍书丢失的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举报信称此事件实为一起严重的监守自盗案件。昨天,故宫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对清查图书所发现问题的追查将继续进行,一旦确认丢失和责任人,会坚决依法依规处理。(8月25日《京华时报》)
一个小偷惹出了一堆祸,如今,故宫又有100多套善本去向不明。“十重门”里究竟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虽然故宫官方正面回应,将认真调查,及时公布。但是无论公关措施如何严密,故宫的文物在公众面前已然变得没有了价值。暴露出的问题真是太多了,若问:“宫里文物知多少啊?”,答曰:“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啊”。
让人牵挂的还有,一个故宫如此,那么全国各地的文物古籍收藏保护呢?是不是也有去向不明的?是不是也有历史遗留的问题?是不是该到时候全面清理,登记在册,责任到人了?
而且近些年屡屡出现的文物古籍去向不明的事件早已敲响了警钟。2009年以来,内蒙古博物院、广东省乐昌县博物馆、山西临猗县博物馆等多地发生馆藏文物丢失、失窃案件。而案件的告破表明,监守自盗者不在少数。2010年3月,咸阳市民卓登发现自己向咸阳市政协捐赠的120多件于右任书法作品下落不明。经过媒体追踪,这些作品多以“借去参展”的名目而有去无回,后来介入司法程序,大部分墨宝被追回,但仍有少量下落不明。而故宫古籍流失事件中,举报者直言,职工借阅有去无回的不在少数。
由此观之,文物古迹的管理“乱象横生”。也许可以料想,在不知文物有多少的“宫”里,还有多少文物遭受着辗转失窃的命运,继而变成了少数人发家致富的资本。并且,我们很难保证这些文物不被高价收买漂洋过海。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不久那拨动国人记忆神经的兽首拍卖风波,在业内人士眼里价值并不突出的兽首,我们付以数百万、千万的巨额才得以成交。
千万重金回购,十分容易失窃。不得不慨叹,付出了巨额的成本去买回自己的东西,而我们却又疏于管好自家的“宝贝”,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