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日前策划了马秋莎与王墒在尤伦斯的双个展(“由……策划”系列),以此作为与自己个展并存的平行展。这三位艺术家之间亦师亦友的多年往来,为UCCA的展览空间平添了一种共谋的温情,弥漫于各种带有不同程度个人与集体回忆的作品元素中,相当讨喜。
王墒“搜集确凿的证据”,标题来自他正在撰写的小说中的一章。高光下璀璨的珠宝与散发着学究气的老相机呼应着,彼此气场的截然不同产生了奇妙的反差与张力,这种张力也来自父子两代人的生活(各式老相机来自王墒父亲的收藏),以及艺术家本人随着地域与兴趣转变而变化的人生轨迹。饶有趣味的不是“培养箱”中的珠宝这种意外形式的出现,而是王墒与它们的关系:在英国做学生的后期,这位艺术系研究生曾专门学习过珠宝鉴定,并结结实实做了一次珠宝店实习生。同时他也写小说,展厅里显示的作品名称毫不掩饰在看似直白的形式背后是一个有着独立参照系的虚构世界。这些“节外生枝”与创作中自我互文的手法都不算新鲜,王墒本人在若干领域间的彷徨与游走,所呈现出的不稳定与焦虑感,反而是在回到这个特定的策展语境中时得到了再认识。
同样在老北京的胡同中长大、又留洋归国的马秋莎,“地址簿”用来提炼她的创作显得相当贴切。地址变更往往意味着生活在不同程度上的改变,觉知细腻如马秋莎这样的女性艺术家,自然不会无所动。展厅里倚墙排开的“自画像”与“比我小两岁”系列以空间蒙太奇的方式表现了时间的延展,前者是她8岁至18岁间59幅大小风格不一的自画像,后者则是去年故去的姥爷用药瓶积攒27年的胡茬儿。加上其他几件绘画(装置)及影像作品,整个展厅显出与艺术家一贯的风格并无二致的温婉气质。但马秋莎也不缺她独有的锋芒,在两件影像作品中,含在嘴里的刀片(《从平渊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与消极地磨过地面的冰刀直指理性与感性的双重体验,后者的标题“我所有的锐气源于你的坚硬”令人恍然大悟,多义的隐喻折射出源自某种集体性的温和声明。
宋冬的身份越过了策展人,他为两间展厅设计了贴墙的木栏与砖板,仿佛是个忍不住插一手的邻居,饶有兴致地构筑一个让自己产生切身共鸣的时空,又与隔墙自己的作品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