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与中国当代油画展”在广东美术馆广州大剧院当代艺术馆开展
平静、内敛而略带伤感的气氛,精致、周到的技法表现,这是对庞茂琨女性表现的初步印象。只是,随着观看的深入,画面带来的是越来越强烈的不真实感——画面越写实、气氛越内敛;情境越荒诞、越具戏剧性;表现越精致,内里越寂寥。
庞茂琨创造的女性形象是“自我观看”与自我展示“被看欲望”的混合体。无论早期以镜像为符号的肖像还是近期以极限的姿态所呈现的女体,都具有这个特点。一方面,画面中的形象在自我观看、自我欣赏;另一方面,整个画面又构成一个隐秘的空间,吸引观者的目光。而作者的目光隐藏其中,冷静、超然,不动声色。
也许,这正是庞茂琨的过人之处:他选择了写实作为表现手段,以女性作为表现对象;但是他从来没有陷于单纯、简单的写实。精致而周到的写实技巧成为了观念传达的手段。由此,在传统的古典主义框架之中,传达出醇厚的象征意味与当代气息。
本报记者:黄颂豪 陈运成
关键是凝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审视,一种自我反省,一种向外探求。
有趣的是,在这凝视的目标下,庞茂琨着重表达的是一系列的女性。在他的大量作品中,女性占据了显著的位置,从早期描绘彝族女性到后期描绘城市女性,尽管对象的身份有了重大变化,但隐含其间的一种观望,一种凝视,一种反省,却一直主宰着艺术家的思维。
我从来不认为庞茂琨可以简单归入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的风格中,我甚至认为,庞茂琨就其趣味方向与探求深度来说,和那种过度注意描绘的表面细节,尤其和那种美女风格毫无相同之处。的确,出现在庞茂琨作品的女性总是那么妖娆多姿,总是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光泽,但是,真正引发我们兴趣的,或者说,真正让庞茂琨笔下的女性具有意义的,表面看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气质,一种让人一看就不想忘掉的品相,但内里却是一种思考,一种关于凝视,以及隐藏在这凝视背后的对立的思考。
很少人意识到,我们,也说是徘徊在庞茂琨作品前的观者,才是被凝视的对象。被谁凝视?当然是画中人。画中人以一种被观看的方式在凝视着你,继而盯视着你,让你无所遁逃。但是,再想深一点看,究竟是谁在凝视和盯视着你?其实,只有一个人在这样做,那就是庞茂琨,他躲在精致的描绘后面,躲在写实的圈套里,躲在气质非凡的女性的双眸之中,正安静而不动声色地凝视着你,凝视着你所代表的一个世界,一个异我的世界,一个荒唐的世界,一个欢快到不知结局的世界。
文 杨小彦
画家简介
庞茂琨,1963年出生于重庆,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即以毕业作品《苹果熟了》广为人知,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一直执教于母校,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本报记者(下面简称记):您系列画作中那些扭曲、极限姿态的人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性?
庞茂琨(下面简称庞):我试图通过对人的一种展示来象征现在的这个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现实是个舞台,人人都在展示自我,都在“秀”,都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而隐藏了很多真实的一面。我的绘画的主线是随着观看方式的变化,来达到与观众的交流以及心理的互动,甚至一种反省、一种镜像。在这些虽然极端的动作,我尽可能处理得舒缓,以达到平常的一种状态,就是通过这种矛盾的交织来反映这种荒诞。
记:画面上的动物的寓意是什么?
庞:我在画面情景中经常加入一些虚幻、荒诞的东西,甚至超现实的元素。动物作为旁观者,与人物并置反衬出一种虚幻的景象,达到异化的戏剧效果。
记:最近新作中为什么选择人体和石头呢?
庞:同为舞台,他们都是道具,有生命周期、有温度的人体与冰冷、具有永恒意义的石头放在一起,这种反差,来感悟生命的脆弱和稍纵即逝,以此来观照自身。所以我的绘画注重对图像的意义有更深的想象,冷静的表现观望、凝视,反省的主题,我不希望让人看到的仅仅只是绘画上每一笔怎样?制作的细节怎样?
记:这次展览有很多肖像作品,您认为肖像画中是否存在“名人模式”?
庞:到目前,画名人我没做尝试。名人作为一个公共形象,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政治符号的意义,我退缩为画普通人,目的是减弱其身份和社会性,表达个人的真实以及自己的理解,我的画面没有极端的东西,也没有追随潮流的文化趋势,我的绘画题材越来越趋向生活化、日常化和个人化,对于沉稳、兼容性强的东西一直是我的选择,如何把日常的题材画得神圣也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