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段历史 收藏民国孟小冬住过的四合院
http://www.socang.com 2011-07-08 13:57 来源:联合早报
看见
有些东西是不可复制的,就如孟小冬1947年在上海表演的两场《搜孤救孤》,那把京戏迷的魂灵儿都勾了去的声腔,早就成了广陵绝响。
以前人说:“乱世藏黄金,盛世藏古董。”
如今的中国,盛世抑或乱世?只知有钱人同样把黄金作为投资对象,对古董,更掀起一波波收藏热。据说中国现有9000万人的收藏队伍。名人字画、明清瓷器、古典家具,邮票等等,什么都有人大手笔收之藏之。最近一沈姓富豪,以1亿多元人民币买下法国波尔多北边的乐朗酒庄,看好它的盈利潜力。今年5月,齐白石书画《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在拍卖场成交,获利3亿多的卖家刘益谦说:画是我六七年前买的,当时花了2000多万元,我不懂收藏,一点也不懂,我能有今天,我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嘿嘿真有意思。在这“伟大时代”,旧日文人骚客那种修身养性的收藏情调,肯定是越来越边缘化了。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中国,已经变成“没有了收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
想起章诒和在《最后的贵族》中写的张伯驹。张伯驹是民国大收藏家,他收藏字画,初衷当然是喜爱,为求陆机《平复帖》和《三希堂帖》这样国宝中的国宝,他不惜倾家荡产,用金条乃至房产去交换,1949年后无偿捐献给国家。他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为了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
有关收藏的故事太多,作家贾平凹也写过,他坐拥1000多件各代陶罐,不少还是汉罐,为的只是养眼、养心。塞满房间的古陶罐大约酝酿了一种气场,他在其间笔耕,想必文字也被熏染了。
近日读到一本叫《孟小冬》的书,作者是上海人,名为花映红,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学德国嫁了洋丈夫。人到中年的女子,最得意的一件事,是无意中竟然买下了孟小冬的故居!
看过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的观众,都知道孟小冬就是章子怡演的那个角色。当然,孟小冬岂是章子怡能扮?这出假惺惺的电影,糟蹋了两个旷世优伶,一段民国绝恋。
国色天香的孟小冬1908年生于上海,年轻轻就已是不可多得的坤生名伶。她以小女子演大丈夫,唱腔沉郁顿挫,意境苍凉,把须生的智慧、忠义和正直演绎得炉火纯青,红遍大江南北,赢得“梨园冬皇”美誉。从前,张伯驹写诗赞她:“梨园应是女中贤,余派声腔亦可传。”现今,著有《孟小冬百年祭》的京剧专家翁思再叹道:“呜呼,历数艺坛芸芸众生,向道如孟小冬者能有几人?”而孟小冬与“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的婚恋,更是一阕民国传奇。
花映红和孟小冬的缘分,像是冥冥中注定。钟情于北京四合院,向往四合院古典之美和其京味生活方式的花女士寻寻觅觅,找到北京东四北大街附近的轿子胡同,历经近四个月的谈判后,买下一处原门牌号码为35号、36号的两个小院。交易过程中,该处房产主人之一周先生随意说了一句,这房子是他母亲1950年从孟小冬弟弟手中买下的。天哪,花女士难以相信自己的好运,惊喜万分又心存疑惑:难道她真在无意中得到了孟小冬的私宅?
她开始探究房子的身世谜底:到房产部门和旧档案材料中核查,又找到已届古稀的孟小冬亲侄女孟俊侠,还采访了孟的师父余叔岩的后人及与孟同时代的京剧票友……可以想见一切确定后的欣喜若狂:“此刻,我踩出的脚印重叠着孟小冬几十年前的脚印……又有几个人能有这番幸运呢?”
秘藏青春欢乐悲凉的房子里,孟小冬转世醒来,勾住了一个当代女子的慧心,就如书的扉页上写:她痴迷地“只想守护一段历史,胡同、四合院和她的人文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不再消失。”
她斥巨资重修孟宅。如今的轿子胡同8号,梅大师撑着雨伞徘徊整夜也无法让小冬回心转意的院门外,青砖灰墙镶嵌着汉白玉雕刻的“轿黄府”,意即轿子胡同的冬皇府(在北京,皇字不可随意使用)。她也在老屋里办了第一个孟小冬私宅展览。
她以几十万字一笔笔重写孟小冬和梅兰芳的缘起缘灭,写“梅孟的情梦,梅孟艺术之美,情艺堪比两重天”,说出对这段姻缘的新认知,“似一只法国工作犬,嗅别分辨,叼出最接近原貌真相的文字……”。
孟宅在她心里,分明是一座有魂魄,容纳了新的生命和意义的房子。
我喜欢她这句话:“世上有人收藏不同的东西,有的是收藏瓷器,有的是书画,有的是古典家具……我收藏孟小冬。”但花女士又说:“我收藏她的私宅,她的故事,因为我也想做她那样的女人。”
孟小冬的房子可以买,孟小冬的故事可以尝试叙述。“做她那样的女人”?有些东西是不可复制的,就如孟小冬1947年在上海表演的两场《搜孤救孤》,那把京戏迷的魂灵儿都勾了去的声腔,早就成了广陵绝响。
那也是一代名伶舞台生涯的谢幕。第二年,孟小冬就跟随“上海滩大流氓”杜月笙去了香港。(文 余云)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史话”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