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本有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字的《毛主席语录》,在尘封了45年后,首度在本报“红色收藏展”上露面。珍藏者是77岁的梁友发,他说:“看到题字,又想起了将军!”
45年前,将军题字赠书
翻开套着深红色塑料封套的《毛主席语录》,扉页有张爱萍将军的毛笔题字,整整写了一页纸。抬头是“夏桂兰同志”,内容为“用毛主席的思想改造自己,以毛主席文艺思想为工农兵服务一辈子”,落款是“张爱萍,一九六六年一月十日方巷”。“夏桂兰同志”是梁友发的爱人,今年70岁。
1966年1月,同在扬州专区扬剧团工作的梁友发和夏桂兰,被调往方巷。“夏桂兰第一次见到将军时,她正在教孩子们跳舞。”梁友发说,张爱萍与夫人正好经过,看到她又蹦又跳,活泼可爱,就亲切地叫她小鬼。“当时,将军随身带着《毛主席语录》。”
后来,得悉将军要回京的消息,夏桂兰和团里另一名同志特地前往拜访。“临别时,将军送她俩每人一本《毛主席语录》,并欣然题字鼓励。”
将军黄帆布包里的秘密
梁友发说,张爱萍待人随和,从不摆架子。他花钱购买桑树苗,鼓励农民养蚕致富。“他总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背着一个黄布包。”
有一次,他和团里同事为百姓演出,张爱萍将军也在台下,为他们鼓掌。演出结束后,梁友发和几个年轻人就围着将军聊天。“大家都对将军从不离身的黄帆布包产生兴趣,追着问包里有些啥。将军打开帆布包,里面除了一本《毛主席语录》,还有一把真手枪。”
一张将军与演员的合影
“文革期间,将军遭受迫害。我将那本有将军题字的《毛主席语录》藏在家里。这一藏就是45年。”
除了一本《毛主席语录》,一张将军的老照片也弥足珍贵。记者看到,那张老照片上,张爱萍将军亲切地与一位女演员握手,站在后面的演员,脸上都挂着微笑。
梁友发说,这张照片上是他苦心搜集来的。“照片上的男女演员都是方巷农民宣传队的。有一次,他们演出后,将军去后台看望他们,与他们握手并合影。”
遗憾的是,梁友发一直不知道与将军握手的女演员以及身后演员是哪些人?各位读者,如果您就是老照片上的演员,或知道相关情况,请与本报联系。电话:18952781849。
记者 张庆萍
本报“红色收藏展”昨开展
藏品超过十个种类,数量近千件
昨天上午,本报联合市收藏协会、个园管理处共同举办的红色收藏展,在个园抱山楼开幕,展出了千余件红色藏品。
本次展览展出了毛主席像章、报纸、钱币、门票、样板戏、宣传画等十多个种类近千件藏品。
昨天的展览上,一组钱币引人瞩目,其中不仅有最早的中共苏区纸币,更有建国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
藏品主人是陈晓友。他说,母亲早年在新四军的飞马烟厂当工人,新四军北撤时,让母亲把钱兑换成实物,母亲对新四军不让老百姓吃亏的情谊非常感动,留下几张华中银行券做纪念。
在毛泽东像章展柜中,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毛主席像章。万岁章上有不同的毛泽东正面、侧面、半身和全身像,反面还题有“毛主席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等等。
藏友顾建中挑选了几百枚像章来参展。
大多数毛主席像章都是圆形的,而梁友发收藏的两款椭圆形像章非常特别。梁友发今年77岁,曾在剧团工作,据他介绍,这是他和同事自己制作的。
“当时,单位的同事都爱到处找毛主席像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得到了毛主席像章的毛坯,头像是已制作好的,但还只是铁皮,于是我们自己修剪后挫磨,用擀面杖把边压卷,敲出模型后氧化、上色、烘干一手来。弄好后,我们发现,这是外面找不到的,除了当时送人的,现在只留下这两个做纪念。”
本次红色收藏展将于7月3日结束。扬州网记者 相中 庆萍 明娟 小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