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墓
“盗墓文化”发达致十墓九空
“盛世兴收藏,现在收藏很热门。”马未都说,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国人喜欢把“奢侈品”埋在地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形成于西汉,即汉代的文景之治。“这也算是中国盛世的开始,此后还形成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等。”马未都说,每个阶段的盛世,国人由于生活无忧,物质富足,都比较重视财富积累,尤其钟爱收藏。
“中国人重死不重生,墓葬丰厚,特别是盛世。与中国厚葬文化相适应的是中国的盗墓文化,因此许多大墓都被破坏了,出现了十座汉墓九座空的情况。汉代的墓葬文物非常之丰富。像河北满城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南越王墓等,可惜现在大部分被破坏了。其中,河北满城汉墓是一座相当保存比较完整的汉墓,解放初期经过挖掘,现在河北博物馆放着从里面拿出来的1.5万件文物,最有名的就是长信宫灯。”
说到墓葬,马未都还幽默地调侃道:“现在也是如此。北京的房子贵,最贵的也就十几万元一平方米,但墓地要30万元一平方米。”
与中国厚葬文化相适应的是中国的“盗墓文化”非常“发达”,这也是古墓几乎“十墓九空”的根本原因。“特别是汉代的墓,诸候以上的墓极少有没被盗过的。有一次,陕西省发现了两个汉墓,土层保护得很好。考古队挖的时候,觉得应该是个没被盗过的墓。往下挖,挖到三层楼深时发现了盗洞,不过应该是唐代以前的,估计墓里还会有东西剩。当挖到四层楼深时,看到了一个娃哈哈矿泉水瓶,这下心也凉了。那个墓,后来证实有39人次进入过。”
说拍卖
不少国人拍卖是跟人“较劲”
国人大都讲究面子,“我发现很多时候中国人在拍卖的时候,不量力而为,面子至上,特别喜欢跟别人较劲。”马未都说,不像西方的藏者,不打无把握之仗,他们会事先对拍品定个“心理价位”,超过实际支付能力就不出价了。但是国人就不一样,报价有时候是被面子架上去,反正不是当时付现金,只管出价,这就造成现在很多拍出天价的藏品十有八九是中国人所“创造”。
有一次,在班布里奇拍卖行,一件瓷器,卖家定价是80万英镑,而一个中国人却给出了5.5亿元人民币的报价拍下了这个乾隆瓷瓶,但拍到艺术品后他又没有支付能力。“一个瓷瓶从80万英镑拍到5.5亿元人民币,肯定有面子的非理智因素在内。”马未都说,“面子”是拍卖的过程中最不可取的。此外,在拍卖中不应该被“羊群效应”主导,期待“一夜暴富”,而是应该以一种成熟而理性的态度去拍卖。不要冲动,比如一件只打算出1万元的拍品,一看争的人很多,就马上出1.2万元,看到别人加价,就不顾一切地也加,跟别人较劲较到最后自己反而成了最后一个接棒的人。
说收藏
不要只冲着赚钱去从事收藏
“现在收藏很热门”。马未都听说《东南商报》有一个收藏版后,欣然给收藏版题词“注重文化注重乐趣。”他解释说,“现在很多人说喜欢收藏,但有些人就是冲着钱去的。这种收藏的理念不对。你们做这块的新闻,应该引导读者注重收藏中的文化内涵,注重的是收藏的乐趣。而不是今天收进一样东西就想着明天可以卖多少钱。”
面对当前的收藏热潮,马未都觉得很正常。因为股市低迷、楼市被限……资金需要找出路。对于老百姓不熟悉收藏市场而抱着“淘宝捡漏”的盲目态度入市,马未都指出,虽然每一个投资领域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收藏又有别于其他投资领域,对于收藏者的眼光、判断力、专业知识等要求更高,所以普通老百姓还是要谨慎入市。
马未都还题了“观复”两字。“观复就是收藏。”显然,这两个对于收藏界并不陌生的字代表了他对于收藏境界的一种观点。
“观复”是马未都创办的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家私立博物馆的名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根本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简单点的解释,“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