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10年6月10日上午,中新社记者登上在“南澳Ⅰ号”的打捞船“南天顺”号对打捞情况进行采访。图为考古队员在当天出水的一个陶罐里发现淤泥夹杂着一些颗粒状的物品,根据以往的经验,考古人员怀疑是有机质物品,将经过科学化验后进行确认。中新社记者 陈妍 摄
中新社汕头5月25日电 题: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的守护者
作者 李怡青 陈妍 林春伟
2007年5月25日,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三点金”海域,一艘运载大量文物的明代古船“南澳Ⅰ号”被发现。到今日,时间整整过去了4年。在“南澳Ⅰ号”因渔民潜水盗采被发现后,它就被严密地保护起来,再也没有受到任何人为破坏。而这支特殊的“护船队”就是驻守在这里的汕头边防官兵们。
近日,记者走进了云澳边防派出所。据所长朱志雄向记者介绍,今年4月26日第二次发掘时,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和水下考古专家孙键二人从海下勘察后浮上水面,对他说:“水下(遗址)保存得太好了,一点都没动,连去年布下的基线和标尺的状况都一模一样”。此时,一直紧张着的朱志雄才松了一口气。
朱志雄告诉记者,从去年台风季节来临考古人员撤离至今已经过去了9个多月。这近300天的时间里,这片不是很深的古船遗址会不会遭到人为破坏?“当时,我真的很紧张。”朱志雄说。
“时隔一年,南澳一号保护非常完好。要感谢汕头边防支队和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的给力守护,他们的守护模式非常成功,这种模式值得今后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来借鉴。”4月26日当晚,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对记者说。
朱志雄向记者介绍了崔勇说的“成功模式”。“那里距离岸边很远,而有经验的渔民,携带潜水设备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海底。”朱志雄说。由于古沉船遗址位于繁忙国际航线附近,经过船只特别多,加之海域水质能见度高、潜水时间短,如何防止觊觎国家文物的盗宝者靠近是一个难题。
为此,边防部队购买监控设备,将“南澳Ⅰ号”周边划出安全范围——只要有可疑船只进入,哪怕是一个小竹排,都会立刻发出报警,边防派出所会立即出动边防快艇驱赶。云澳边防派出所还在距离古沉船最近的岸边设立了一个监控点,每天日夜都有边防官兵顶着海风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地方驻守。
4年来,有边防官兵退伍,有新战士加入,一共有39名边防官兵守卫过“南澳Ⅰ号”。有些船只曾经试图在黑夜靠近沉船遗址,但无一例外全部被驱赶。在那些破浪出警的夜里,这39名官兵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出生入死的故事,押解盗宝嫌疑船只返航时,曾经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触礁事件,现在已成为官兵们的笑谈。
来自汕头边防支队的统计数字表明,在这4年里,边防部队共出动警力5000多人次、出动公边摩托艇2000多艘次,发放文物保护宣传单5000多份,缴获文物共计195件。2010年,国家文物局专门给汕头公安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颁发了“文物保护特别奖”。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的抢救性发掘,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目前已探知“南澳Ⅰ号”古沉船船长35米、宽8米,比预计长出近10米,确认有货舱16个。据专家判断,“南澳Ⅰ号”的年代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