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留守”何晋渭作品展
http://www.socang.com 2011-05-25 14:55 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由关山月美术馆主办,长征空间、北京现·实当代艺术文献研究中心、库艺术杂志协办的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提名展:出走·留守——何晋渭作品展》于2011年5月21日在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至6月8日。
这次展出三十多幅作品,是艺术家何晋渭倾情之作,视角独特而细腻,以心为镜,生动描绘了广大劳动群体的生存状况,于细微处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彼时彼刻的平常生活,至情至性,细腻入微。让经历者产生熟悉亲切的回忆,让后辈人了解历史,极具欣赏价值和历史价值。同时,艺术家还专门邀请了一批在深圳某电子厂的员工们来美术馆参观展览。
艺术家何晋渭是一个自由的行者,他不仅行走于祖国昌盛崛起的土地上,亦行走于劳动阶层文化的孜孜传播中,而绘画是他表达对生命和祖国之情最好的方式。近年来,他的作品几乎都在围绕一个核心“出走与留守”,为画得一张真实的作品,他曾多次去四川、云贵等地实践考察,到处都留下了他行走拍摄的足迹。自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速发展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极速转变;多元化与国际交流呈现出蓬勃生机,各社会阶层变化争相凸现。城乡差异在此时成为中国社会时代变革的基本特征。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阶层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流动人口。他们给城市带来了丰富活力和新鲜的血液。我们不能狭隘地把他们符号化为农民工或某类弱势群体,而应从社会角色多样性出发,来综合关照这一群体。这将不仅是一个中国社会特征的问题,也是世界不可分割的整体精神问题。
由于大量青壮年出走到城市,留守在乡、村中的人群多数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为中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分布带来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困惑。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民主化程度逐渐增强,该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留守中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是延伸在精神层面思考“留守”的价值意义——它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坚守,是对未来和希望的坚守,更是人性所共有的孤独与崇高。
很多青年艺术家从外地漂泊于繁华的都市,都不约而同地看到了都市的边缘,那些往往不被关注的人群。在何晋渭的画中他们是符号性的,没有具体的形象,裸露的上身和迷彩的裤子,或者聚集在暗夜中昏暗的灯光下面,或者在阴影中被光怪陆离的景观衬托着。他们是何晋渭最容易接触到的人群,因为漂泊的艺术家也是身处都市的边缘。
何晋渭感受到了社会巨变带给个体的刺痛感,他将边缘精神放逐体验转化为社会共同精神遭遇,有效地通过艺术方式表达对现实精神的诉求。通过感受他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社会的活力与冲突、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卑微、压抑与宣泄、坚强与脆弱、光明与困惑多种难以言说的精神力量。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作品,人类的文明就是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光辉历史当中前进的,我们要发掘艺术背后的伟大力量,向广大默默贡献的劳动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何晋渭作品展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