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恭城两位农民相约到村子附近一个大型溶洞中钓鱼,意外捡到一件外形有点像斧头的奇特金属器具。经桂林市文物工作队专家鉴定,为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冷兵器青铜钺。
昨天,在恭城一大型溶洞出土的一件奇特文物,经桂林市文物工作队专家鉴定,为战国时期冷兵器青铜钺,同时出土的部分文物,还有明清时期的铜钱、银元、青花瓷、陶器残片等。
5月23日下午在捡到“宝贝”的农民家中看到了那件奇特金属器具。它上面已长有一层均匀的铜绿,刃锋比较锐利,目测长约8厘米、刃锋宽约7厘米、背部中空部位深约5厘米。
随后,两村民用摩托车载记者来到一个偏僻的山窝,爬上一座石峰的半山腰,便到了一个大型溶洞的洞口外。洞口有用片石砌筑的长约30米、高约5米的城墙,城墙上还有垛子,城墙中间有一个可进出溶洞的门洞。由于人为破坏,城墙的左侧已被打开一个约4米的缺口。
进到洞内,便是一个呈斜坡的有约两千平方米的大厅,上面有许多人工修筑的平台,还有几个废弃的旧灶台。地面有较多的碎陶片及少量青花瓷残片。洞内的石壁上,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文字。
5月24日,记者将农民所捡到的东西的照片传桂林市文物工作队。专家鉴定,那件斧头状的器具为战国时期的冷兵器青铜钺,钱币则是明清时期的铜钱、银元。
据文物专家介绍, 桂林在古代春秋战国的时候属于楚国。后来,秦始皇派出几路大军队征服楚国,其中一路通过湘江而上,修建灵渠。由于当年桂林一带征战频繁,在一些山洞和地下很有可能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珍贵文物。
这次发现的青铜钺是一类兵器,源于原始社会的石斧。文物专家认为,它的出土,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青铜钺为何能在洞中保存2000多年,而且还非常完好,目前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