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7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在广州大沙头机场为我国自行组装的第一架飞机“洛士文”号举行开幕礼时留影。 青年时代的孙中山。
1923年10月,孙中山、苏俄代表鲍罗廷和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大元帅府会晤,商谈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一事。图为孙中山宴请鲍罗廷等苏俄代表。
孙中山着海陆军大元帅服戎装照。
——《孙中山在广州》图片展侧记
昨天,《孙中山在广州》图片展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逸仙书坊隆重开展。在以往,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展览很多,但像这次展览以《孙中山在广州》命名的展览,把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求学、行医、革命和生活的图片做一个归类和汇总来展出,在全国首开先河,这不仅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独特之处,也是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
撰文/记者周志伟、李亚亚
摄影/黄颂豪
展览分类独特 全国首开先河
“在历史的长河中,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社会进程,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均居功至伟,彪炳千秋。今年,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两岸均在举行一系列纪念的活动。我相信,我们的这个图片展,也是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一个成功合作。”林元和主席在开幕式上坦率地表达了主办单位的办展期望。
对于这次展览,对辛亥革命时期历史颇有研究的中山大学老教授李吉奎早在展览筹备之初就不无感叹地提到,“早应该在台北做一个这样的展览,让海峡两岸的民众更加客观地认识辛亥革命,认识孙中山,了解广州。做这样展览非常有意义,而且由广州来做这个展览就更符合历史发展的脉络!因为辛亥革命的种子——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活、奋斗的足迹本来就始于广州,如今从广州出发往台北、香港、澳门甚至全世界,这是令广东人、中国人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图片古今结合 展出形式多样
1865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第一所西医学校——博济医校、兴中会广州分会会址、清代的出国护照、1912年广东军政府颁发的“革命军功牌”、1917年任海陆军大元帅着大元帅服戎装照的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广州大元帅府后花园的合影、孙中山先生与孙科的合影、1921年改建后的广州第一公园、1925年的广州市政府,还有民国初年时期的广州市民服饰、如今的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广东咨议局旧址(今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等,展出的171张图片不仅有人、物、地点的分类,黑白老照片与彩色现代图片也分别有穿插、有分类、有结合、有对比。此外,在展览的形式上,图片的装裱风格也各有不同。171张图片,人和地点类的:以油画布托底加黑色哑光木框装裱。历史文物类的:则以淡淡的浅黄色卡纸加亚克力封面来区分。从展出图片的尺寸安排上也并非统一大小,使得一张张图片看起来错落有致、神采各异。
名扬海内外的雕塑家曹崇恩先生得悉广州市政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要在台北举办《孙中山在广州》图片展后,很快就雕塑出一座两米多高的金色“孙中山大元帅”戎装照全身塑像。气宇恢弘的金色大元帅塑像在逸仙书坊的展览现场,结合展出的一百多张历史图片,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和民众身处一室便能详尽地了解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光辉史迹并领略到他伟大的情怀。清晰丰富、古今结合、形式多样是这次图片展览的特点之一。
精心筹备一年 方案集思广益
为办好此次展览,主承办单位从去年5月就开始为展览做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从选题、选址、展览提纲到布展方案,无一不进行多方研讨和精心筹划。作为展览工作小组的组长,广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郭锡龄单是对展览提纲就前前后后、逐字逐句地修改了不下十次。“远行方能取真经”,向专业展览单位和各地的孙中山纪念地借鉴学习,也成为展览筹备中一项必做的“功课”。郭副主席和市政协周才玉副秘书长就曾多次赴中山翠亨村、武昌起义纪念馆、香港近代史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向他馆和不同的主办单位征询办展经验和布展建议。
最终展出的171图片也是经过主承办单位动用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在多方收集而来的数百张图片中千挑万拣才确定的。不仅图片的来源广泛,史料的收录和内容的准确性也是集众家之长并做了反复的推敲。据悉,从图片的收集上,就有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提供了相当一部分图片用于展出,还有中山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广州博物馆、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纪念馆都分别提供了自己的馆藏史料,因此这次在台北展出的《孙中山在广州》图片展可以说是一场集大家之成的“图史盛宴”;为了精益求精地做好展览,4月中旬,主承办单位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举办了一个“模拟展”。与台北展览的形式相同,根据多个专家和学者们的建议,对展出的图文内容做了更进一步的调整和推敲。研究孙中山先生的专家代表之一,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捷说:“这个展览的选题独特、构思严谨、内容准确丰富。我觉得它是一个集思广益,采众所长的展览,而且具有它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全世界很多地方都留有孙中山先生的足迹,但孙中山先生一生学习、生活、革命过程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广州了,这个展览的题目和内容结合得非常贴切!”邱教授还表示,展览的特点在于:展出的图片不仅具有代表性,一些辛亥百年的过程中新增的文物资料也在这次的展览当中展出了,展览很值得一看。
“好风凭借力”,布展的筹备也得到了穗台两地多个单位和机构的支持和协助。台北孙中山纪念馆、 台北市公共利益文教基金会、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旺旺中时文化传媒、广州市文广新局、广州中山纪念堂等单位都为展览提供了不遗余力的协助。
现场嘉宾如云 展览大受好评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出席了开展仪式,他在致辞中对这次展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中山先生认真、敬业、简朴、思行一致,教育年轻人“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他为国家的强盛、国家的统一做了很多事情,这是令人钦佩的。中山先生与广州的关系密不可分,他做的很多大事都是从广州开始的。重读这段历史,我们热血沸腾,两岸经贸合作是手携手,文化交流是心连心,而因为历史的关系让我们彼此有了更多的认同。
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达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高度赞扬了本次展览。他认为本次展览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由“合适的主办对象” 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地点”而举办的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他说,今年恰逢辛亥革命百年,举办这样的活动恰逢其时。其次,全世界有很多以中山先生命名的纪念馆,他本人认为最出名的一个纪念馆就是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这次展览选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地点再合适不过了。最后,这次活动是由广州市政协和《广州日报》联手举办,这就是“合适的主办对象”。因为中山先生与广州的关系非常密切。他期望通过这一“意义非常重大”的展览,让更多的年青一代多了解这一段历史,因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策划未来,这对振兴中华和民族复兴有很大的帮助。
在展览的现场,记者还发现了广州市台商协会会长程丰原与近30名台商专门从广州赶回台北参观展览。已经在广州做了20年生意的程会长特别留意到本次展览的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在广州”,他认为通过观看展览能看到百年广州的变化,尤其对于近20年广州的变化,“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他很幸运自己当初选择了到广州做生意,并为广州这座城市的不断发展感到欣喜。
台北孙中山纪念馆是广东游客到台北旅游必去的旅游点之一,昨天恰巧有一批由广东国旅组织的旅行团抵达纪念馆,团友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着图片展,详细地了解“老乡”中山先生过去的历史,还不时合影留念。当得知这一展览当天才正式开展时,不少老广大呼“好彩”。
新闻人物
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达
曾就读广州培正小学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达先生一抵达展览的现场就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请求与他合影留念。而随和的孙必达有求必应,但与大家合影时,他会有意走到现场展出的一张黑白照片旁边留影。原来那张照片是孙眉的单人照。孙眉是孙中山的大哥,是孙必达的曾祖父。在19世纪70年初,孙眉随母舅前往美国檀香山打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业,他成为拥有牧场和商店的华侨资本家,并多次对孙中山参加革命给予支持。
在开展仪式后,记者独家采访了孙必达先生。站在记者眼前的孙必达西装革履,黑发锃亮,还真难以相信面前是一位年过七十的古稀老人。当记者表明自己是《广州日报》记者时,孙先生马上用一口流利的粤语打开了话匣——
“我对广州很熟悉,先后在广州读书生活近10年。我小时候在广州培正小学读书,到二年级才回到了出生地香港。我在1979年曾回广州一次,住在东方宾馆。曾经回到阔别30年的母校去看看,发现一切依旧,没有变化,感到很亲切。”
“我现在还很怀念小时候在广州玩的游戏,如推铁圈,放风筝。我还记得当时放风筝(粤语叫界纸鸢)为了将对方的风筝弄下来,就要用很多碎玻璃来蜡线。”
谈起广州,孙必达滔滔不绝,兴致盎然。他毕业于美国的一所大学,学的是管理,因此他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曾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他还透露说,他曾在广州做过生意,做的是图书进出口生意,办公室在“63层”(广东国际大酒店)。
广州的话题显然让孙先生欲罢不能,他还透露说,他的伯伯孙满和他的爸爸孙乾都曾在广州的培正小学读过书,是孙中山先生送他们去的。他的爸爸曾在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