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邮票市场不必求全
http://www.socang.com 2011-05-23 15:45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 霍晓蕙
今年以来,邮市上涨态势突然加速,吸引不少人加入邮票收藏大军。这些初涉收藏的藏友,面对琳琅满目的邮票市场,难免产生困惑。最近就有不少读者朋友致电记者,询问邮票收藏投资的一些问题。记者请来山东省收藏家协会集邮部部长徐文喜先生为大家解答。
按照爱好做系列收藏
藏友:邮票内容十分丰富,画面琳琅满目,收藏邮票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比较好?
徐文喜:邮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所以说它是“国家的名片”。
初涉邮票收藏,首先要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邮票大致分四大类:1、文化艺术(书画、古典文学、历史文物题材);2、体育运动(奥林匹克运动、我国体育运动题材);3、花卉,动植物类;4、历史人物。你喜欢哪一类,就可以把精力投入哪一类,做成系列收藏,不必求全。
“J”“T”字头大受欢迎
藏友:哪类邮品升值快?
徐文喜:首先我们要知道,新中国邮票分“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纪念邮票”(J)字头、“特种邮票”(T)字头等七大类。如今大受欢迎的多为“J”字头邮票和“T”字头邮票,这类邮票本身都有显著特点,多以人物为主或以事件为标志,每一枚都包含一定意义。如:(J·103)“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J·133)M“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J·150)M“中国龙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等。“T”特种邮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山水花鸟、名胜风景、古迹文物、文学艺术,艺术价值高,如:“奔马”、“工艺美术”、“齐白石”、“荷花”、“红楼梦”等;特别是小型张,即1984年以前发行的“T”邮票都属于高档邮票,如:T46“庚申年”邮票已达11000元1枚,2010年9月12日苏黎世亚洲拍卖公司,在香港拍卖T54面值1元“荷花”小型张1盒(100枚),拍卖成交为23万港元;2011年1月8日苏州邮品专场拍卖会“庚申猴”全版80枚落槌价为120万元。另外,“编年票”、“第一轮生肖票—第三轮生肖票”都有较大的涨幅,如2000年发行的“庚辰龙”票版票(32套)面值为115.2元,现市场价为4500元左右。还有早期小本票、首日封、邮折都属于“珍品”,值得收藏和投资。
以藏养藏该出手时就出手
藏友:邮票多了如何能“出手”?
徐文喜: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都有大型邮票市场,我们省城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天桥成通文化城、邮票公司等处都有收购邮币卡的,另外也希望你经常翻阅一下《集邮》杂志,里面也经常介绍如何收藏投资邮票的知识和信息,如果手头上有高、中档邮票也可以找拍卖公司联系,要记住“该出手时就出手”,以藏养藏,我想你一定会成为收藏邮票的高手。
设计“错误”的邮票≠“错票”
藏友:我听说错票往往卖出天价,是这样吗?什么是错票?
徐文喜:“错票”往往“天价”这不假。2010年11月12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在北京收槌,其中一枚错票“全国山河一片红”成交价为53.76万元。在邮政史上也多次有过“错票”出现,如:1941年纽约版孙中山像倒印错体票。新中国也数次发行过“错票”,第一套错体票为1953年10月3日发行“伟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共4枚,误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它的拍卖价为42.56万元,这些“错票”都成为“珍邮”。
前不久有人撰文,把第一轮“生肖邮票”列入了“错票”行列之中,这在国内集邮收藏界引起了波澜。“错票”和设计“错误”的邮票不能画等号。
在我国邮票史上多次出现过“设计”错误的邮票,如:1979年12月1日发行T43“西游记”(8-2),“战哪吒”错画为孙悟空身穿虎皮裙与哪吒大战,而虎皮裙应是在保护唐僧取经时才穿;1983年11月18日发行T83“天鹅”(4-3),天鹅水中的倒影设计不对。另外还有因设计或印刷颜色出现差错、图案发生变形等原因出现过错误的邮票。
为什么有的“错误”邮票能迅速增值,有的为什么不能迅速增值呢?关键取决于发现错误的邮票后是否会全部回收并及时销毁,如收回,“错票”就会迅速增值;如果当时国家不及时回收,它的存世量也正常,其市场价值也不会迅速增值。如1961年8月1日发行特45“军事博物馆”顺序号(228)误印为(229)号,由于“两号”邮票所印数量接近,其市场价格也差不多。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国家发行邮票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同样收回邮票并及时销毁也是很严肃的。如“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发行后发现问题及时回收并销毁,但总有极少量的流入到民间,这才成了“珍品”。一枚“庚午年”生肖邮票自发行20多年来,升值一直比较稳定,它的生肖大版(80枚)在980元左右。不能单单因为是在设计上有错误而变成“错票”。一句话:设计上存在“错误”的邮票和真正的“错票”是不一样的。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邮市”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