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祖堂山明代太监洪保墓(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4-27 14:39   来源:盛世收藏

  2010年6月16日,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大型砖室古墓。随后,在江苏省文物局、南京市文物局的协调、指导下,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江宁区博物馆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对墓葬周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田野考古工作已于7月28日正式结束。据出土寿藏铭,墓主为明代都知监太监洪保,他是郑和下西洋使团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

  墓葬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南麓,西距幽栖寺(亦称祖堂寺)遗址仅百余米,墓向220°,海拔高程97米。墓上原有现代建筑基础,墓顶距今地表仅0.5米。后室后半部墓顶有一早期盗洞,盗洞下方堆积的墓砖、石块和泥土厚1米余,从内含现代塑料等物推断,墓葬最后一次盗乱系在数十年以内。考古发掘前,后室局部券顶及后壁部分砖墙又遭施工机械破坏。

  墓葬为竖穴土坑砖室结构,砖室前设墓道和排水沟。墓坑全长9.7米、开口宽4.1米、底部宽3.8米。排水沟开挖于砖室左前方,开口宽1.24米、深3.5米米,残长8.5米,底部以特制带凹槽的条形砖上下扣合砌成六边形泄水孔,孔径0.08米。砖室封门墙前有一段长1.5米、与墓底等深的工作平台。墓道残长3.6米,有二次开挖现象,第二次开挖的墓道较宽,在砖室前的一段打破排水沟。其平面呈梯形,向前逐渐收窄,宽1.5~2.8米。墓道底部宽1.5~1.6米,前为6级台阶,余为斜坡状,坡角28度。

  砖室主体部分平面呈“吕”字形,由封门墙、门道、木门、前室、前后室之间过道、石门、后室及挡土墙等部分构成。砖室全长8.2米、宽4.1米、高3.45米,通体以烧制精良的多种规格青砖砌筑,砖室牢固考究。

  封门墙有内外两重。外重封门墙底铺两层顺砖为基,其上以大小不等的6块规整矩形条石立砌,墙宽1.6米、高1.8米,最大的一块条石高1.7米、宽0.38米、厚0.1米。内重封门墙以小砖“一顺一丁”砌堵于门道前部。

  门道长0.64米、宽1.58米、高1.74米,门额以小砖“一券一伏”发券。门道后部原设木门一道,现木门扇、门楣虽均已朽不存,但底部尚存石门槛一道,门槛内两侧各有石门窝一个,其间铺地砖上留有一个小长方形门塞插孔,且在距墓底1.94米高的两侧壁面上见有嵌置木门楣的长方形孔洞。此外,在前室前部还发现木门扇腐朽后塌落的两枚葵形带环铺首。

  前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52米、宽2.56米、高3.45米。部分铺地砖因受挤压变形。在前壁左侧底部,开有一处边长为0.04米的方形孔洞,以与墓前的排水沟相连。

  前、后室之间的过道长0.64米、宽1.58米、高1.74米,前以小砖封堵,后设厚重石门一道。石门青石质,双扇向内对开。石门槛、门窝、门柱、门楣保存较好。石门楣长条形,两端嵌入墓壁,长3.6米、宽0.46米、厚0.35米,中部断裂。门扇高1.8米、宽0.86米、厚0.12米,前面中部各安置一个带环葵形铺首。门扇之后上、下各设一顶端呈云头状的长条形铸铁,用于顶门。

  后室平面亦为长方形,长3.74米、宽2.56米、高3.45米,其中部置长方形砖砌棺床,长2.44米、宽1.34米、高0.3米。两侧壁各有一个拱形壁龛,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宽0.52米、高0.48米、深0.32米。后壁中部亦有一壁龛,但因机械破坏上部坍塌,具体形制不明。在东、西侧壁壁龛下两侧墙面上共嵌入对称分布的4枚铁环,铁环距墓底0.28米。

  前、后室及门道、过道均券顶,四壁皆先以长方形墓砖顺向平砌15层作为基墙,高1.34米,其上以刀形砖发券砌顶。砖室后壁以两排顺砖平砌,厚0.32米,侧壁下砌“二券二伏”8组后变为“三券三伏”,顶部厚达0.76米。砖缝以白灰为胶结剂,个别缝隙间加塞铁片。砖室内壁原来涂抹一层光滑的白灰面,现仅局部可辨痕迹。墓底以边长0.36米的一层大方砖铺地。

  挡土墙有前后两道。前道挡土墙砌筑于门道顶部及两翼,后道挡土墙位于前、后室之间的过道外侧与墓坑之间。

  尽管墓葬后室早年被盗,但前室保存完好,清理前积土仅厚0.1米左右。墓内出土各类质地的遗物20件(组),主要有玉环、水晶串饰、料珠、银钗、银质鎏金冥币、釉陶缸、铁铺首、铁棺钉,锡铅合金质瓶、壶,石质买地券、寿藏铭等。其中釉陶缸置于前室正中,内遗砖座及已朽的隔板,原用于点燃长明灯。锡铅质冥器集中发现于前室东北角,惜均氧化变形,多仅可辨器形。其他小件遗物出土于后室。买地券出土于后室后壁壁龛下,因表面风化而只字不存。寿藏铭一合,发现于封门墙前上部,以两匝铁箍紧束。志盖篆文“大明都知监太监洪公寿藏铭”,志文楷书25行,满行40字,共741字,比较详细地记录了洪保的生平事迹。

  此外,在后室盗洞内积土中还发现大小不等的6件灰黄色砂石构件,其中一件可辨为两面坡状屋顶。这些构件虽均残缺,但各面皆见有加工雕琢的痕迹,可以看出它们原来应该能拼合成一座仿木结构的石屋。其石质及雕琢方法与封门墙前所用条石完全相同,显系原置墓前的小型祭祀性石构建筑。而在墓前开挖的3条探沟中,也出土了一些灰陶兽面纹瓦当、鸱吻、砖雕等佛寺建筑构件,推测属于寿藏铭及文献记载的洪保坟寺宁海寺之建筑遗存。

  据出土的寿藏铭及相关文献记载,墓主洪保,字志道,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人,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其名为明成祖朱棣所赐,历任内承运库副使、都知监右少监、都知监太监等职。从永乐元年(1403年)起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三十年时间内,洪保曾经一次奉使西域、七次奉使西洋,与郑和、王景弘一起皆列为宣德六年(1431年)下西洋的正使太监。洪保墓葬及寿藏铭预制于其生前的宣德九年(1434年),其卒年不详。至少在正统六年(1441年),洪保依然活跃在政坛,甚至他可能还参加了此后不久的一次下西洋活动。

  众所周知,南京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始发地与大本营,数十年来先后发现与之关系密切的明代南京守备内官监太监罗智、南京守备都知监太监杨庆、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汪浩等多人墓志,不过这些墓志中关于郑和下西洋之记载皆付之阙如,引为憾事。洪保墓规模大,保存较好,砖室建筑考究,是近年南京地区明代墓葬考古的一次重要收获。特别是洪保作为郑和下西洋使团的主要领导成员,其寿藏铭是南京地区地下出土的铭文内容直接涉及郑和下西洋重要史料的第一方明代碑志,被认为是太仓卫副千户周闻墓志之后郑和下西洋史料的又一次重要补充。鉴于洪保墓葬的重大历史价值,考古发掘结束后墓葬已正式申报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所在的建筑工程方案也已作调整,洪保墓将作为郑和下西洋重要遗存对公众展示,其砖室本体的修复与保护已于12月初结束。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江苏南京祖堂山 明代太监洪保墓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春风拂动 春风拂动 艺术商城——2011浙江艺术名家联展亮相义乌文博会(组图)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