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出土已3年的“荡平归极”匾上出现一道黑色水痕。匾上文字已经模糊不清。
清代石匾被曝“衰老加速”
“荡平归极”匾建成于乾隆年间;出土后置于街心花园风化严重
“荡平归极”匾是继卢沟桥“卢沟晓月”石碑之后第二件乾隆御笔石雕构件。据《日下旧闻考》记述,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皇帝下令将大井村石道,原来的木牌坊改建成砖石牌坊,并题写两块石匾,东面是“经环同轨”,西面是“荡平归极”,意思是“扫荡平定了叛乱,恢复了国土的完整;经略环宇的原则”。
三年前,丰台区大井村出土的清代石匾放置在街心花园。近日,网友上传该石匾三年前和现在的照片对比,呼吁保护已风化的石匾。当地村委会表示,将清理周边杂物并加装护栏。
“乾隆御笔”印刻已模糊
昨日,丰体西桥西南角的绿化带中央,写有“荡平归极”的石匾安放在石基上,周边垃圾随处可见。
“三年了,石匾风化、人为污染严重。”近日,市民赵先生拍下这块石匾的现状,并与其3年前出土时对比。在赵先生3年前拍摄的图片中,“乾隆御笔”的玺印篆刻清晰可见。但如今位于匾体中央的篆刻无法看清,匾上“归”字下半部分已模糊。
石匾风化引发不少网友跟帖,大伙呼吁保护身边文物。昨日,记者在当地走访10名居民,无一人知道石匾是清代文物。
村里表示为石匾加装护栏
丰台区政府网记载,该石匾于2007年12月在大井村汽车站旁一工地出土。昨日,丰台区文委工作人员证实,“荡平归极”匾确实为清代文物,“但只算一般文物。”工作人员介绍,石匾出土时,文委尊重村委会意见,同意就地保护。
大井村村委会干部崔贵福称,此前街心花园有护栏,但政府倡导居民多到绿地活动就拆了,石匾周围环境从此变差。他表示尽快清理杂物,为石匾加装围栏。
专家建言
立牌提醒“文物在此”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认为,保护民间文物要落实到人,避免让其成为“弃儿”。未列入重点级别的古碑、古匾在民间有不少,文物部门有责任对其进行管理。马自树建议,保护单位要加强宣传,“立块牌子,让市民知道那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