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海底捞出的瓷器
临高新盈港一艘渔船在北部湾南部出海作业时,无意中捞到数十件青花瓷器,2月22日,人民网海南视窗记者随同“带宝人”黄先生前往海南省博物馆将打捞文物交付专家鉴定,经水下考古专家李主任鉴定,这些青花瓷是外销瓷器,属清朝中期文物。
渔网“拖出”数十件青花瓷器
据黄先生介绍,去年夏天,他的朋友在北部湾南部,越南与三亚交界海域出海作业时,无意中捞到数十件青花瓷器和装饰品,这次带来鉴定的共十三件,均为碗碟类生活用具。黄先生说,同时出海的还有一个大理石打造的奔马雕像,雕像底座刻着两排英文字母,分别是“Nikolaos Balafoutis”、“3rd ENGINEER”,由于雕像过于沉重,打捞者未委托黄先生带来。
在省博二楼会议室,当黄先生打开装有瓷器的纸箱时,一股浓浓的海腥味扑鼻而来,记者观察到,打捞出的青花瓷碗盘上粘附的硬质沙粒非常多,有些甚至长起了珊瑚礁,十分刺手,也是这些附着物勾住渔网,才使得这批“宝物”被拖上岸。碗盘直径约有十厘米,多为白色青花瓷具,有的碗虽然已经有破损,但是碗底的统一标识仍然清晰可见,盘具则烙有情景图案,因为模糊不能分辨形状。黄先生说,很可惜的是,除了碗盘等生活用具,原先一同被打捞上来的还有一个精美的茶壶,可是当时众人争相观看时茶壶不慎落入海中,再也无法捞到。
专家鉴定属清朝中期文物
听完黄先生的介绍,海南省博物馆水下考古专家李主任经过观察,告知这是一批清朝中期的文物,根据碗盘的外观显示,这批文物有船货的特征,应该是当时的外销瓷器,虽然经过海水的侵蚀,瓷器或面目全非或残缺,品相一般且艺术价值不高,但是其研究价值不容小觑,对打捞海域是否存在水下文物点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实习记者潘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