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天然国画石上生
http://www.socang.com   2011-02-15 11:08   来源:中山商报
  或似黄昏中波涛汹涌的大海、或似层峦叠翠的山峦、或似惊涛骇浪拍打礁石……一次偶然的发现,让贵州女子舒晓红和她的家人在其买下开采权的一块山头发现了这些五彩斑斓的画面,它们呈现在一块块岩石块上。每一块都展现出独一无二的自然神笔。

  舒晓红家人对此叹为观止,便请民工帮忙将部分石板剥落下来,再在其中挑选了五十多幅精品作为收藏。后来经过专家鉴定得知,这些来自“中国五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岩石画被称作“国画石”。如今,山地的开采权已被限制,他们收藏的这一部分“国画石”成为舒晓红家人珍视的宝贝,它们被裱进木质的画框中,被她挂在家中。

  独一无二的岩画

  从舒晓红提供的由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作出的《国画石鉴定》中得悉,国画石因其表面形成的图案及风格酷似中国画而得名,形成于10-15亿年前的上古岩带,是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孤峰组底部岩层,属钙质或硅质岩或硅质灰岩。记者搜索资料获悉,国画石又被称为太古石画,除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皆有盛产,但其形成的年代还有其他说法,有称是距今约四亿五千万年前古生代的奥陶纪,也有说是距今已有2亿多年历史。

  不管怎样,在这上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岩石受风化作用,水及其溶解的不同矿物质沿裂隙及毛细孔渗透充填,不同矿物质发生综合反应,形成不同颜色的纹线。二价铁和三价铁离子呈褐色、棕红色、褐红色、暗红色;四价锰离子棕黑色、黑色。绿泥石呈浅灰绿……其上覆盖的一层火山凝灰岩,里面所含的矿物质对国画石的图纹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国画石产出的岩层,都位于小褶皱发育的部位,有利于矿物质的充填致色,变化无穷的图纹和色彩。

  这些国画石来自贵州铜仁县梵净山山脉一带,当时,舒家包下了一个山头的开采权,作业的民工无意间发现了它如画的美丽。随后,他们萌生了收藏的念头。“在剥落国画石的过程中,每一层都呈现不同的纹路和图案,绝无雷同。”舒晓红说,正是这种独一无二、未经雕琢的天然画面吸引着她。

  欲为藏石办展览

  舒晓红收藏的国画石中最大的达到1米×2米,最小的也有20厘米×20厘米。画面的题材有自然风景、人物,还有动物。”采访当天,舒晓红特意从家里为我们搬出三幅景物的国画石。搬运之际,可以感受其沉甸甸的分量。虽然名曰“国画石”,但这三幅给人感觉更似抽象写意的油画。

  观赏石艺术是一门发现的艺术。大漠孤烟直的荒凉、气吐山河的湍急涌流、层层叠叠的山村梯田、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海面……国画石立体的肌理、沉实的色彩,激发着每个观赏者的丰富想象,惹人玩味。“我曾经拥有一幅图案与鹿非常相似,我为它改了个名字叫‘鹿回头’。” 说起自己的心爱藏品,女藏家不由神采飞扬。

  舒晓红说,当她把这些国画石拿去装裱店装框时,引起不少人的好奇,有人提出愿以高价收购,但她自觉并不了解具体行情,还是把它们留在身边。她表示,为了让这些珍稀的国画石让更多人知道,今后准备为这50多幅岩石画举办一个画展。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春风拂动 春风拂动 艺术商城——2011浙江艺术名家联展亮相义乌文博会(组图)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