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杨柳青年画迎春绽放(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2-10 15:21   来源:青年网

王树村年画艺术收藏馆落成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过年除了剪窗花、贴春联,还喜欢在门、窗、厅堂、墙壁、水缸上贴上年画。提起中国四大年画之首的杨柳青年画,人们立刻就想起那个手持莲花、紧抱红色鲤鱼的胖娃娃。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说,杨柳青年画中的“连年有余”等图案已经成为“一种众所公认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符号”。

  人民网·天津视窗2月10日电:兔年新春,走进杨柳青,在年味浓郁的古镇寻访年画老艺人、穿行于店铺林立的明清街、感受年画作坊独特的文化气息,记者发现,如今的杨柳青年画已不仅仅是“过年”时的特殊产物,它还扮演着艺术品、收藏品、礼品等多种重要角色。起于明、兴于清,于近代逐渐衰落的杨柳青年画,随着近年来“民俗文化复兴工程”的实施,焕发着新的光彩,有了新的生命,这个有着600年传承的老品牌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1 老“名片”迎来新商机

  新春的古镇,游人如织。浓郁的节日气氛,充盈着大街小巷。运河岸边的明清街,青石板路映衬着一个个大红灯笼,古柳祥、玉成号、富贵画庄、戴连增画店字号林立、绣幡飞扬。南来北往的游客,享受着古色古香的大院文化,同时也沉醉在寓意吉祥、特色鲜明的杨柳青年画中。

  正月初四,在杨柳青镇最大的年画店古柳祥,来自北京的陈先生正在兴致勃勃地选购年画,趁着孩子休假,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的陈先生带着全家特意到古镇感受传统民俗。“好多年不贴年画了,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都贴上门神、灶王爷,那时不贴年画不算过年。”说起关于年画的记忆,陈先生打开了话匣子,“连年有余”、“五谷丰登”、“福寿三多”、“三星图”等年画轮番被“请”进家里,一幅年画花钱不多,但蕴含着全家人最美好的祝愿。“今天看到杨柳青年画,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没想到现在的年画比以前做工还要细致,装裱也更加精美。”陈先生边欣赏年画边和记者聊天,他说这次准备买几幅带回家,老人们一定很喜欢。

  购买年画的人群中,记者发现不少年轻的面孔。小戴是个85后,在本市一家动漫公司从事美术设计,他喜欢周杰伦,服饰装扮流露出一股“韩国范儿”,但他更钟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许是与他的美术修养有关,他认为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与工艺性,民间艺术韵味浓郁。“很多人认为,杨柳青年画不适于现代家庭的装饰风格,我不这么看,这些年,杨柳青年画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也越来越有时尚的气息,内容和形式有很多创新。”

  李世祥是土生土长的杨柳青镇居民,今年85岁,在镇上住了一辈子,据他回忆,小时候,每到年底,杨柳青的集市上就摆满很多卖年画的摊铺,还有卖窗花、对联、灯笼的,外地的村民都到这里来“打年货”。杨柳青的年画也成批成批地运往东北、河北、陕西、内蒙古等地,还有很多年画贩子前来批发,文革之后,家家户户买年画的盛况再也看不到了。“最近7、8年,杨柳青年画又回来了,不仅过年时卖得火,就连平日里也有很多人买来当礼品赠送。”

  据古柳祥画店经理、杨柳青年画协会会长李艳成介绍,现在杨柳青年画已经不再是“过年”时的特殊产物了,早已进入非年画市场的成熟经营。现在的年画市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团体购买,特别是一些精品,通常被用于大型活动展示,这部分的销售额占全年的70%左右;二是个人收藏购买,占2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杨柳青年画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欣赏功能逐渐被人们认识,尤其是天津及周边地区的年画爱好者更是购买的主力军。

  2  复兴工程给力 杨柳青年画浴火重生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杨柳青镇及其附近30余个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呈现出“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景,当年仅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有百万幅之多。一百多年来,杨柳青年画供应着北方许多没有年画产地的省份,包括新疆、内蒙和东北各省,影响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清末民初,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落,画铺作坊日益减少。特别是外来新式洋画的兴起,对杨柳青年画构成严重的威胁。石印、胶印技术相继被引进年画制作,用超低的市场价格抢走了大众消费市场,加上抗战时期和十年文革浩劫,传统的杨柳青木板年画生产几乎停止,几百年的艺术精华几近灭绝。

  西青区文广局副局长刘金义说,2003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启动实施了以杨柳青年画为重点的民间艺术复兴工程,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追溯、抢救、挖掘、整理及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刘金义介绍,为把杨柳青年画艺术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西青区给政策、搭平台、注活力,2003年,在杨柳青镇兴建了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明清街和御河人家,为杨柳青年画提供了集中展示和销售的载体。目前,在区文化局的积极扶植下,明清街上的杨柳青年画店铺、作坊已发展到64家。投资50多万元修复了安氏祠堂,将其辟为集收藏、展览以及现场绘制表演为一体的杨柳青年画馆。广泛开展了普查工作,完成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制作工序流程、画工技法、绘画口诀、画理精华、画本分类、风格特色、老号店铺、年画世家、历代画师、画师小传等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不断深入挖掘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仕女娃娃、吉祥图样尤为突出。其体裁不断创新,增加了长卷、册页辑的品种,并延伸辐射了陶瓷、纺织、纸制多种艺术形式。组织编辑出版杨柳青木版年画、年画理论等民间艺术系列丛书。特别是《杨柳青木版年画集成》,包含12万字、资料图片近千张和100分钟的专题片,全面立体的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魅力。从2000年开始,就将杨柳青年画纳入区地方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2004年,与南开大学合作举办了学制两年的杨柳青年画大专培训班。目前,该项目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4人。启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2009年,出资近万元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杨柳青年画注册商标,用于杨柳青年画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在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带动下,杨柳青风筝文化、剪纸文化、小吃文化、“赶大营”文化、运河文化等众多民间文化也得以保护和挖掘。刘金义说,杨柳青年画之所以经历数百年历史,直到今天还有着较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从来就没有离开老百姓的生活,年画题材与老百姓的民间信仰、语言及生活“唇齿而依”,现在,杨柳青年画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年画,而是以年画身份出现的艺术品,在世界很多著名博物馆中都收藏有杨柳青年画。据统计,目前,杨柳青年画年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行销海内外,被各界人士广泛收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天津、了解西青的亮丽名片。

  3 人才断档 盛象初露更应居安思危

  在采访中,一些老艺人、业内人士以及管理者表示,作为文化承载者,同时进入产业化运作的商品,杨柳青年画目前的状况并非高枕无忧,杨柳青年画在摆脱了生存危机、初露繁盛景象的背后,真正远离濒危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杨柳青年画传承人、“年画张”画店创办人张克强这个春节很忙。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对一批订单做最后的润色,由于人手不够,在打理整个画店的同时,张克强坚持每天创作。“培养一个成熟的画师,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杨柳青年画包含着很多学问,看起来简单的上色,却需要一辈子用心琢磨。”作为杨柳青年画协会秘书长,张克强对于人才的匮乏有些着急,“在我们这一代,杨柳青年画‘承’这个问题是解决了,但是‘传’给谁,这是个难题。”记者发现,很多年画作坊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艺人占了一半以上,招新人成为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一位从业40余年的老艺人告诉记者,这几年也陆续有一些年轻人来学手艺,但是都没坚持下来,干年画这一行,辛苦、得耐得住寂寞,想挣大钱的别干,很多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这份苦。特别是刻版技术,作为彩绘年画的第二道工序,工艺十分考究,而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的人并不多,学刻版至少两至三年才能入门,不可能马上见到回报。后备人才的不足也制约着年画的创新。走访市场上的年画店,一些细心人会发现,各家店铺所售年画内容重覆率较高,真正的独家产品并不多见。

  据了解,一幅真正的年画成品,要经过勾、刻、印、绘、裱等五道程序,很多年画师傅深有感触地说,杨柳青年画不仅是杨柳青的,也是全国的,它所需要的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比如宣纸,是安徽的,颜料是上海、江苏的,刷宣纸的胶水是山西的。近年来,有些材料的品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效果,因此,精品杨柳青年画更加需要精品材料。

  4 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要传承下去

  大年初四,午后的阳光很温暖。坐在霍庆有对面,在有着85年历史的“玉成号”,听他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与杨柳青年画的过往。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他和儿子四处淘来的各个时期的珍贵年画,眼前的方桌摆设着清代、民国初年的年画母版。“现在,全家人都在从事年画业,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我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霍庆有,杨柳青年画世家第六代传人,年届花甲,是本市目前唯一掌握年画勾、刻、刷、画、裱五项技术的全能高手。他的“玉成号”也是他的家,坐落在运河边一个现代化的小区里,一套200平方米的跃层,一面绛紫色的老字号旗子点缀在楼群之间。走进去,才发现更像一个年画博物馆,一层是画室,二层是展室,文化气息弥漫,而生活的元素被压缩到最少,为了给年画腾地儿,老两口不得不把洗澡间改装成卧室。

  而年画对于他来说,早已深刻得融入骨髓。“小时候没有玩具,就拿着木版玩,没事儿就描个小人儿。”霍庆有说,那时年画不仅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童年欢乐的源泉。让他下定决心将年画事业传承下来,是改革开放初期,他发现文革十年浩劫,很多古版都已经失传,人们对杨柳青年画也不了解,更让他内疚的是,“文革”期间,他也曾亲手毁了不少母版。

  因此,30年前霍庆有重新投身年画创作,在做木匠的同时,没日没夜地钻研年画手艺,为收集和抢救有价值的版样和年画,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打开一楼一间储藏室的门,满满一屋子画版。霍庆有带领记者参观他多年的“战果”,“你看,这是晚清时期的版,这是民国的,你看这个缸鱼版,我整整花了3年才找到。这些老版,经过了风雨,经过了战乱,再不保护,真的失传了。”谈起年画,霍庆有眼睛里闪烁着特有的神采。为了收集这些版样和年画,他搭上了全家的积蓄,也落下一身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时刻折磨着他,也让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年画艺术传承下去。

  儿子霍树林是个80后,本来有着邮局稳定的工作。父亲的痴迷、辛苦和执著,深深打动了他,在父亲的感染下,动员妻子一起辞职,加入了家族传承的队伍。在小伙子的名片上,赫然庄重地印着“杨柳青年画玉成号七代传人”。(张立平)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春风拂动 春风拂动 艺术商城——2011浙江艺术名家联展亮相义乌文博会(组图)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