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廷用碗、火锅、燕窝(从左至右)
清代皇帝后妃们的书画作品、衣鞋纸样,各种宫廷用的地毯、枕头、幔帐、门帘,官员觐见皇帝时戴的红绿头签,清宫警卫制度中用的腰牌……这些清朝宫廷生活遗物,85年来第一次被登记在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账本上。日前,故宫博物院宣布,经过7年地毯式的全面清理核对,故宫的“家底”首次全面摸清,藏品数量由过去笼统的“94万件”变成了1807558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说,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85年来在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数字。
彻底清查 建立档案
据介绍,从清理善后委员会接手故宫到20世纪末,几代故宫人进行过4次大的清理工作,但由于宫廷文物及生活遗存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存储分散,加之过去对文物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又经历多次社会动荡,藏品总数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2004年,故宫开始了第5次藏品清理,近200名工作人员参加。这期间,故宫进行着大规模的古建筑修缮,他们常常要把文物在各宫殿库房间搬来搬去。历尽艰辛,他们终于以典守者负责任的态度,将故宫文物藏品准确到了个位数,每件都能做到纸质总账、电子总账、分类账、文物卡片、实物完全核对上。
古籍藏品 数量众多
故宫文物是怎样在7年间增加了将近一倍的?陈丽华说,其中很重要的是增加了60万件古籍类藏品,包括20万件善本、23万件武英殿刻书处的书版、17万件乾隆后到1911年的普通古籍。还有13万件没有流通使用过的古铜钱,以及22703件帝后书画作品等。
陈丽华介绍,故宫收藏的几十万件善本、古籍,原来虽妥善保管,但没有纳入文物系统管理,其中明清抄、刻本,包括内府修书各馆在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稿本、呈请皇帝御览、待刻之定本等,品种、数量众多,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精美的菩提叶写经、玉版书经也颇具特色。
宫廷遗物 重新审视
“清理的最大亮点是宫廷生活遗存。”陈丽华说,过去认为这是皇帝后妃的日常生活用品,不算文物,所以才导致曾对70多万件所谓的非文物物资进行处理,3000多公斤茶叶都用卡车运出去了,盔甲也都不要了。上个世纪80年代故宫开始对此进行反思,觉得这些东西和古建筑、历代文物有同等价值。陈丽华说,过去库房边边角角堆着的宫廷生活物品,这次经清理保藏起来,再也看不到了。原来散落在各处的明清家具,也都作为文物统一收回来了。
故宫文物处娄伟处长解释,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故宫一直被定位于“古代艺术博物馆”,这导致了对宫廷文物和生活遗存重视不够。如清代帝后书画,过去因有代笔或被认为艺术水平不高而未经系统整理,现在站在故宫学的高度看,这些作品不仅能体现皇帝后妃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理念,而且对当时民间的艺术流派和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家底摸清 出版总目
结合文物清理,故宫还调整了文物库房布局,通过加强防震、防尘、密封等工作,改善了部分库房的保管条件。同时开发了文物出入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实时在电子系统上看到文物流通的全过程。
家底摸清之后,故宫将编制《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总目》和《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通过电子本和纸质本两种形式向社会公开,过去一直保密的藏品编号也将对外公开。今年上半年将完成160万件藏品总目的编制。计划出版500卷的《大系》,则将在未来15到20年内完成。
驻京记者 杨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