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微喷作品《红佛》
谈感受》》
打开了走进艺术的窗口
王小箭(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批评家):市政府从去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非常好,它为重庆老百姓打开了走进艺术的一个窗口。耍,也是一种文化。有这样一个平台,让市民在节日中走近艺术,在艺术区的游览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应该说是重庆人的福气。
邹跃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中国美术史系主任、博士、教授、著名美术批评家):和第一届相比,虽然今年没有去年的内容丰富,但整个艺术节的几大板块还是很紧凑。比如说,在102艺术基地呈现“气蕴·东方”首届世界华人抽象艺术大展、“聚·合”四直辖市当代艺术联合大展以及在501当代艺术基地的首届中国批评家年会暨新锐艺术家年度提名展,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非常值得一看。
谈规格》》
中国级别最高的艺术节
杨卫(北京宋庄艺术区艺术总监、著名批评家):全国三个以当代艺术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节,只有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冠以“国际”二字,说明“中国·黄桷坪艺术区”的国际影响力比较大。确实也是如此,从已举办的两届看,有世界华人的当代艺术作品,也有国外艺术家的作品,体现了国际化。再说,在黄桷坪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四川美院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早已走向世界。因此,我有一种直观感觉,黄桷坪应该是重庆民间与世界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地方。这种交流的载体,正是当代艺术作品。
牧野(北京金宝汇艺术中心馆长、诗人、著名美术批评家):现在的三个艺术节,不能算是三足鼎力的格局,而是南北角逐的态势。798艺术节和宋庄艺术节都在北京,空间距离很近,它们都应该包含在北京一个区域整体内,而重庆不仅地处南方,而且引领西部。从长远来看,重庆的当代艺术生态比北京更利于发展。
邹跃进:我非常赞成杨卫和牧野的观点。在开幕式上,我就说了三个艺术节中,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组办单位的行政级别是最高的。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的品牌影响力没有“798”和宋庄那样大,这是因为起步较晚。我有信心预测,如果重庆市政府继续发力,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必将成为重庆走向世界的一大文化品牌。
谈差距》》
差在艺术作品艺术人才
杨劲松(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主任、博导、教授):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与北京的“798”和宋庄艺术节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艺术学术的差距,而是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资源的差距。北京的“798”和宋庄艺术区,地处皇城根下,经过多年的培育已形成气候,国际国内影响都很大。无论艺术人才资源,还是艺术作品资源,都是全国最富集的地方。
王小箭:早在两年前,我就有一种期待,提出组办艺术沙龙,创办文化大观园。现在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开始有点那种味道。和北京的两个艺术节相比,除了操作方式不一样,我认为办节的目的也不一样。北京更注重于把艺术作品炒红来卖,黄桷坪艺术节相对比较单纯,更多的是展出欣赏,相对于北京更加草根。我认为,只有重庆才能做到。这种感觉比较好。
杨卫:重庆地处西南,没有北京“798”和宋庄那样的气场,所以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短期内还不能发挥积聚效应,暂时还不能像北京那样聚集全国的人气,然后辐射全世界。但政府部门要从提升城市软实力、发展创意产业的高度去思考“中国·黄桷坪艺术区”的可持续发展。
谈亮点》》
川美晨报成为承办单位
邹跃进:这几年,凡是“中国·黄桷坪艺术区”的活动,每次我都参加了,但今年我很兴奋。我在承办单位的名单中看到了“四川美术学院”,开幕式也在川美的广场举行。这表明,川美成为艺术节的承办主体。黄桷坪艺术生态的形成,与川美70年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如果市政府主办的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像去年那样没有“川美”的名份,那是非常尴尬的。
牧野:其实,川美的影响力并不是靠教育本身带来的,更重要的是靠社会环境的影响,靠的是开放的艺术思想和学术交流。川美从过去的封闭办学,走向了开放办学。坦克库就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还有川美的艺术家,走出校门在501、102等艺术基地创办艺术家工作室,这些都具有典范意义。
杨卫:这次开幕式上,川美副院长郝大鹏先生与九龙坡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据说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确定每年共同举办黄桷坪新年艺术节”。作为业内人士,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如果川美与黄桷坪艺术区相互借势,整合资源,黄桷坪艺术节成为重庆的文化品牌就更加有底气了。
王小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重庆晨报》也在承办单位名单之中。无论是“中国·黄桷坪艺术区”,还是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都离不开媒体的传播与推广。作为这座城市的主流媒体,《重庆晨报》介入其中,体现了本身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媒体责任。
论氛围》》
用嘉年华手段营造氛围
杨劲松:我感觉,除了开幕式,整个艺术节的氛围不够热烈,有些冷清。气场缺少鼓动和招引,参观者自然就少。
邹跃进:主办单位完全可以采用嘉年华的方式,烘托展区气场。黄桷坪艺术区不同于北京798艺术区,美术馆分布在川美、501和102艺术基地,还有“宜居重庆”城市空间设计作品展在长安当代美术馆,有着空旷广阔的街区,完全可以在展区外面搞一些大型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渲染节庆的氛围。
王小箭:既然是新年艺术节,完全可以把节庆的灯饰工程与艺术节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说,彩旗、装饰灯,这些装点街区的市政工具,又何尝不可以借光给艺术节呢?
谈定位》》
每年确定一个鲜明主题
杨卫:两届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从作品板块来说,学术目的都很明确,但主题不够集中。我记得北京宋庄艺术节第一年的主题就是“打开宋庄”,后来都是关于宋庄的主题。几届以后,人们就会寻找到一个地方在艺术史上的行进轨迹。建议重庆在举办中国·黄桷坪新年(国际)艺术节时,每年应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然后按照这个主题去组织和营销。渐渐的,当这个艺术节的品牌效应产生后,它的行进轨迹就会被载入艺术史。
邹跃进:杨卫谈到的是艺术节的主题问题,我认为每年艺术节活动的艺术门类也应该相对集中。主办方和策展人,要认真地梳理出一些品牌来把它做深做透做出影响力。比如说,依托川美,把架上画这一板块精耕细作,使之成为中国最大、世界最大,那就有影响力了。不要北京作什么,我也做什么。与其同质化地东施效颦,不如选好发力点。寻求差异化繁荣。
谈担忧》》
应保护黄桷坪艺术原生态
邹跃进:每次来黄桷坪,我就多一份担忧。为什么呢?重庆城市发展太快了,看到拔地而起的高楼,我就感觉到房地产开发的推土机正在向黄桷坪挺进。相对而言,黄桷坪的城市面貌,与重庆主城其他地方相比落后了许多,旧城改造势在必行。如果政府将土地出让,在开发商最大利益化的驱动下,我担心有着70年积淀的艺术生态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殆尽。最怕“腾龙换鸟”赶跑了艺术之鸟。因此,希望重庆市政府在黄桷坪城市规划中,认真考量艺术原生态的成分,给艺术机构和“黄漂族”留足生存发展的空间。因为,这样的艺术生态不仅仅属于重庆,它更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杨劲松:黄桷坪的艺术生态可以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建议重庆市政府在对黄桷坪地区实施旧城改造之前,对黄桷坪的艺术生态进行详细的课题调研,通过绘画、摄影、声像、文字等现代艺术手段,原滋原味地记录下黄桷坪的历史记忆。
谈未来》》
期待有一套制度化程序
杨卫:据我了解,今年准备的时间相当仓促,许多地方都不是很完善。既然政府已经定下了要办好,就应该像北京798和宋庄一样,将艺术界和旅游、艺术品交易等紧密结合,作为一种节庆制度固定下来。要组织专门的常设机构,而不是临时组建的班子,招募一批专业人才,按照学术、运行、营销、统筹、后勤等业务板块分工合作,并且形成一整套可操作的标准化程序文件。
邹跃进:政府在投入上也要着眼未来,不能简单地用创造多少GDP来决定投入,要多从文化影响力和社会贡献方面去加大投入。这种投入有几个方面,诸如资金、人力和时间都很重要。像这样的一个艺术节,仅时间准备就需要3个月。资金就更不用说了,去年成都一个双年展,政府就投入了6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