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和玺摘世博会荣誉特许金奖桂冠
http://www.socang.com 2011-01-24 14:17 来源:北京晚报
文 张笑
历经与一万七千多款世博特许商品同台竞技,北京工美集团设计制作的上海世博徽宝——金玉和玺,最终荣获“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荣誉特许产品金奖”,同时,北京工美集团还获得“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优秀特许零售商奖”,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
北京国企 惊艳世博
汉瓦、祥云、海浪、阳光等图案,象征城市的生机盎然、生命的朝气蓬勃,当金、玉两款世博特许产品“和玺”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上海世博局和市场的高度认可,不但成为北京工美集团众多自主开发产品中的佼佼者,更成为世博特许商品中,传承世博理念、彰显中国及海派文化的最佳载体。
作为“奥运徽宝”的姊妹篇,上海世博徽宝——金玉“和玺”由“奥运徽宝”原班人马倾力打造, 不仅沿袭了皇家印章风格,更因海派文化符号“石库门”的巧妙应用而使“和玺”充满海派魅力。汉瓦、祥云、海浪、阳光等设计元素,象征着城市的生机盎然和生命的朝气蓬勃,以“和谐”的设计理念回应了上海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美好诉求,以印章形式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人们很难想象,一件件传世佳作的背后,竟然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设计团队——北京工美集团技术中心设计部。
从177公斤的顽石原料,到两方各重3.3公斤的精美徽宝,徽宝主创设计师郭鸣和玉雕大师姜文斌对世博徽宝的“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最清楚不过。
不囿传统 海派华丽
去年1月上海世博局来京考察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北京形象店,看到奥运徽宝后大受启发,找到了北京工美集团,邀当年设计奥运徽宝的原班人马出山,打造奥运徽宝姊妹篇——世博徽宝,作为世博会徽的收官,一方世博徽宝将由上海世博局捐赠给国际展览局,另一方由上海世博会纪念馆永久收藏。
当年设计奥运徽宝要求承载北京3500年建城史、850年建都史,故以帝王玺——乾隆二十五宝之一加以修改,以体现京城古都的大气、厚重之感。而上海世博会则有所不同:上海经济活跃,东西方文化交融,因此设计上要推陈出新。11个人的设计团队在三个月内共拿出了100多个设计方案,后来又集中到33个方案,但定稿始终悬而未决。
“既要有泱泱大国的大气耐看,又不失海派风格的时尚华丽。”郭鸣反复强调,要“漂亮”而不能太囿于传统。渐渐地,设计思路越来越集中、明确。最终方案是整个徽宝采用古玺瓦钮造型,契合秦汉时期最常见的官印,顶部以莲花座包一颗圆珠,寓意着东方明珠,圆拱形的侧面是上海石库门典型的雕花图案,章台上端为二十四节气的篆书图案,下端是古代官袍上绣的江牙海水图,寓意着四海升平。
世博局对这一设计一见钟情。
千里寻玉 “赌玉”最难
为了打造北京奥运徽宝姊妹篇,在听取上海世博局的意见后,北京工美集团决定用新疆和田青白玉,确保奥运、世博姊妹徽宝同样规格、同等材质,但这却意味着必须在两个月内找到合适的青白玉料并且完成制作。
搞玉的行家都知道,选料本应花充足的时间细细比较,何况好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但时间不等人,设计团队紧急委托五六拨业内高手全国海选合适的石料,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
无巧不成书。工美集团当年制作奥运徽宝时曾有块备用料刚被一买家买走打算雕只大瓶。从扬州追到南京,人家已把料的两边切开备用,“据说料‘还行’,赶紧摁住,先不能动。”只有一块料在手,郭鸣尚不放心,又赶到扬州,“追”上了一块正在剥皮的石料,打算做“二选一”。有了这两块料石——一块177公斤,一块218公斤,“这才正式行文,回复上海世博局郑重接下了这个工程。”郭鸣说。
石料加急运到北京,由年过七旬的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唐克美和7位业内资深专家一起“掌眼”、“赌石”,终于选定了产自新疆和田的一块青白玉。
在联合签名的专家鉴定书上写道,“和田玉乃玉中珍品,文化深厚、品质卓越、地位尊贵、价值极高。如此品质上佳、体积较大的和田青白玉实属罕见。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块料质地、色彩、润度、细腻度均属上乘。”
“上次奥运徽宝的颜色偏灰,更沉稳,符合京城庄重大气的特色;这个偏油豆青色,更嫩更漂亮,尤其吻合海派风格的那种‘时尚雅致’。”堪称“阅玉无数”的郭鸣字斟句酌地表达着自己对这方料的喜爱之情。
惊心动魄 三刀定材
赌石开料素有“一刀富,一刀穷”之说,而为世博徽宝开料不仅仅是数百万元的经济风险,更要命的是万一不合用,绝对再没时间去寻宝。
时间紧迫,郭鸣在上海与世博局沟通时,玉雕大师姜文斌同时在通州试着开料。一刀下去,姜文斌冷汗当时就下来了:“那石花白点斜插进去,我头一下就大了,一时根本搞不清楚走势。”心里没底的姜文斌急得在电话里跟郭鸣嚷起来,“我着急啊,血压都高了。”姜文斌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正式开料时的惊心动魄被郭鸣简化为“一共切了三刀”:第一刀出来两方,一方还不错,一方稍差;另外一侧切下去,却没有一方可用。“当时可以看到明面上有白花和绺裂,我们一起‘赌’了一把:绺线若稍稍偏里一些,这一大块料就废了;天遂人意,‘裂’直着下去的!”
“躲”进屋里不敢看全程的郭鸣当机立断,在剩下的中间部分上侧又动了一刀,完整干净,终于有了精益求精的可用之材。
精雕细琢 随形去绺
这么两方玉印的制作原本至少要耗时40至50天,但材料交到玉雕大师姜文斌手中却只剩下不足一个月的时限,而且要求做出两方一模一样的徽宝。“超负荷制作。”姜文斌说,超负荷一是指时间上,另外更是指难以言表的巨大压力——没有任何备用料,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做这么一小方印,比我雕两吨重的大翡翠还难!”姜文斌说,因为没有第二块料做替代物,雕刻过程中每一次下刀都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玉雕大师来说,一般的“随形活儿”可以就形定稿,如果石头有“絮”有“绺”不干净,可以顺势把黑点用作眼睛,把绺裂雕为衣褶,这种“挖脏遮绺”在业内被称为“俏雕”。但这件作品有极为严谨的尺寸规矩,而且多是硬边直角,没有丝毫俏雕闪挪的余地,掏空的半圆拱、瓦钮与章台连接部的锐角无一不对雕刻者的手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姜大师指着徽宝顶部的“东方明珠”说,即使崩一个比芝麻粒还小的小坑,也没法“遮丑”,外行一眼就能瞅出来,整个一面就得磨掉重来,但如此一来尺寸已经变小了。因此不到最后,所有的下刀都留有余地,直到勾纹“挤活儿”时,方才一刀到位不容再改,用行话来说这叫“吃到份儿上”的“关门活”。
至两方徽宝大致出形,只剩下打磨抛光最后一道工序。但仅仅这一道工序,就耗时整整一周。
完美收官的徽宝最大的变动是去掉了章台边框,完全契合世博会会徽无边框的图形。会徽凸起的线条边缘有45度倒角,在光线下呈现出黑白灰三重光影效果。浮雕线条下刀更深,这是考虑到青白玉颜色偏白,反光后立体感不强,最明显是体现在四条虬龙处,此外底部海浪和顶部云纹也都强调了浮雕感,一层压一层的层次清晰而厚重,非常耐看。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