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不藏,何由而古"这是《尹润生墨苑鉴藏录》序言中的标题。
中国化学家张子高业余收藏古墨出名,藏品近千方,其中不少是明清墨中至宝,写过多篇考证古墨的文章,还同叶恭绰、张纲伯、尹润生三位藏墨家编写《四家藏墨图》。好墨讲究胶轻、烟细、杆熟,自然牵涉胶体化学的学问;张子高学化学,后来又专攻化学史,难怪他说:“藏墨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研究化学史的一个小方面。因此张子高先生对中国明清墨保护研究作出了不可估量的重要贡献。
自从06年对墨锭的使用、收藏,越来越多地关注各家墨厂的产品。现代墨锭发行量偏少,特别是有些墨厂及家传制墨坊限量版的墨锭既有墨票又有编号,最少的只发行30套至100多套左右,这于当代中国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几十万数量是完全不对称的状况。
纵览国内墨厂限量墨数量以及当下墨厂墨锭的销售与书画爱好者购买渠道所产生不对称现象,即真正需要使用好墨的人们却不知在那能买到一锭佳墨;二是年长的书画家都不会上网,更多书画家的也不了解当前墨厂的生产状况,可目前墨厂一些好墨除专业单位定制外就是在几个文房书画网上销售一些自己有限的产品。可目前真正在网上购买者又是以年轻人居多,对藏墨的认识及购买力上也偏低,许多年长的书画家偏偏想要好墨,也很难买到佳墨的状况。墨厂对销售墨锭本身利润不高,也就无法大肆的出得起广告费来宣传推广,或代销的方法进行,导致产销的不对称,因此墨厂也是两难境地。直销的价廉与代销的价高,也使得生产墨厂在销售中要经受人们的考量。
墨锭的功能是实用或收藏,墨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它的价格,而且反映了市场需求。实用及收藏群体的壮大,墨文化的价值,才能带动徽墨文化的发展,对我来说是研究它是一种学养与知识,但要做一个真正好的藏家必须发现其价值所在。价值的发现又涉及到收藏投资的价值。 也窥见了当代部分人们对墨锭认识的状况。现代墨锭的存世量有些堪比清-民国时期留下的墨还少,文革到80年代后的优质墨锭,目前市场已是非常罕见了,由于墨锭一是实用的消耗,还因各地气候不同,有些墨也有自然断裂,因此保存一锭完美的墨锭至今也是非常难得。因此当代优质墨的收藏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这一代爱墨者的重任,其意义不仅为后辈保留21世纪之初这一时代的徽墨,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这时期的徽墨的历史实物。
由此想起了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工作之余自己注重辑藏清代名家、学者墨迹,十几年汇集不辍,蔚为大观,形成较有规模和历史价值的专项收藏,填补了清代学者、书画家传世实物的空白。到1966年,他的藏品已达千余件,其年代跨度从明末到民国初年前后300余年;人物包括清代学者、书画家和官吏约500人;品种有条幅、楹联、册页、手绢扇面、信札等。赵朴初先生生前曾赏阅这些藏品,给予高度民主评价:“观其所藏,知其所养;余事之师,百年怀想。”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和学者对田家英收藏的清代名家墨迹藏品进行了鉴定,充分肯定了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