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建业的画挂在站台楼梯拐角,跟画面一样显得奇怪别扭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微博)于3月3日下午开幕的一个年轻艺术家展览名字叫“症候-半岛生成”。对于这样一个不太好理解的名字,伊比利亚艺术中心给出的解释是:“大家都是知道伊比利亚是欧洲西南的一个半岛,所以我们这次组织的这个年轻艺术家展览干脆就叫半岛生成”。
伊比利亚馆长夏季风(微博)告诉我们,这个展览其实是中心工作坊计划的例行项目。工作坊是艺术中心在其纸媒《艺术与投资》上的一个纸上美术馆计划,已经做了好几届。前几届都是做的比较著名的艺术家,所以今年就选择了比较年轻的艺术家。
由于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西方资金背景,我们也能看到所组织展览的风格与标准。这次展览所选择的艺术家都是比较年轻的而活跃的80后左右的艺术家,整个展览非常注重作品的媒介方式,比如陆扬用青蛙死去的还在跳动的神经作为节奏,编排进音乐旋律里制作出的带有科学狂人气质的录像;闫珩在他的绘画外加入了很多现成品元素,例如铁丝网,风扇,电脑主板。艺术非常注重形式语言的组织,展览面貌上也毕竟活跃、生动、国际化。
同样作为年度例行项目,站台中国每年的年初都会推出一个规模相对比较大的展览。而今年年的展览是《再绘画》。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关于绘画的展览。站台中国成立之初是以支持录像艺术与新媒体艺术著称的艺术机构。而这近几年持续关注绘画,站台中国负责人孙宁认为:“绘画是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形式,所以门槛非常高。要想在绘画语言上提高每一步都非常难。而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再回到画面,并且做了深入的思考,所以想把他们的尝试展示出来让大家看到。并且这样的关注对本土中国年轻画家也是一种鼓励。”
站台中国是一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当代艺术机构,并且立足中国当代艺术语境,持续扶持推广中国年轻艺术家获得广泛声誉。从这次展览依然可以看出这样的线索,所展出的也都是非常年轻的艺术家,包括像宋元元,亓文章、周轶伦等,都长时间力图在油画本体语言做出尝试。这样的语言尝试非常个体化,而且充满荆棘。但正如孙宁所说:“愿意接收挑战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几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艺术家,同样的空间年度例行项目。一个接轨国际化模式,一个立足本土思考。在同一天开幕的两展览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面貌。这不仅仅是带出的是空间背景的差异性,也彰显了当下年轻艺术家对未来的不同思考,丰富了艺术未来的可能性。不管那种方向,有思考才有困惑、有差异才有丰富,这应该是行业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