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区春江镇某工地上近日发现4座古代墓葬,常州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各类文物共计24件,在这些物品中,首次发现了带簪银冠。
出土木梳
因建筑施工原因,在考古人员到达现场前墓葬已被破坏,仅见4具棺木暴露,据工地施工人员称,外侧原有砖砌墓室及石盖板。考古人员根据现场遗留情况已无法判断墓主人身份。现场可以看到,墓两座两座合在一起,可以断定4座墓葬原为两座夫妻合葬墓,棺木呈西北-东南排放,表面均饰红漆,除一座墓保存完好外,其余3墓均有不同程度损毁。此外,除墓1出土铜镜2面、墓2出土铜钱3枚外,大部分文物出土于墓4内。
墓4棺长236厘米,头部宽67厘米、高86厘米,尾部宽62厘米、高82厘米。发掘出土随葬品共19件,分别为:菱花镜1面,出土时镶嵌在盖板背面;木梳2把;银背木篦4把,保存较好;银耳环1对;带簪银冠1顶;银发饰1件,略残;铜钱9枚,可辨文字者8枚,分别为开元通宝1枚、祥符通宝2枚、皇宋通宝3枚、圣宋通宝1枚、元丰通宝1枚。其中带簪银冠为常州市考古首见,虽然此冠在宋代比较多见,不少图画、塑像上也都有记录,但全国范围内考古出土的实物并不多。
另外,墓4棺内出土了大量木梳,考古人员称可能与唐宋时期妇女流行插梳为饰的风俗有关。五代王建《宫词一百首》有“舞出春风吹满地,归来别赐一头梳”的描写,插饰梳子的妇女形象,在唐代绘画作品及莫高窟壁画中均有体现,据研究,唐代妇女头上的梳饰最多时有8-10件,是名副其实的“一头梳”。宋代妇女承袭唐风,也以插梳为美,此次同时出土6把梳篦正是明证。
墓4出土众多铜钱,为判断墓主生活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出土铜钱年代最晚的“圣宋元宝”判断,该墓下葬年代的上限在北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