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点左右,我们在三号竖井的位置施工时,突然出现了涌泥、涌水现象,并陆续夹杂着出现了几十件陶瓷制品,我们立即停工上报。”
19号下午,在地铁2号线梅园站至荣巷站区间隧道,三号竖井右线向东的荣巷方向隧道,施工方在常规施工操作时发现了疑似文物,后随即上报给业主方无锡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根据轨道办的要求,施工方随后联系了无锡市考古研究所,并拨打了110报警。在施工方的帮助配合下,由考古研究所刘所长带队的一行人下到地下20米处,对文物发掘点进行现场清理和勘挖。
地铁施工人员表示发现“烧制陶器的穴窑”
昨天,记者一早来到地铁2号线梅园站附近的隧道施工现场。与刘宝山所长以及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施工方的带领下记者下到了距离地面22米处的3号竖井井底,见到了已被警方拉起警戒线的文物挖掘现场,考古所工作人员随即对现场进行紧张而有序地清理。施工方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在19号下午施工时发现文物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当时他们正在隧道上台阶施工,在面对掌子面的右下角位置不断有泥和水涌出来,之后发现这些泥水当中夹杂着陶制品,数量还不少。“我们是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的,之前并未出现此类现象。”工人们猜测,由于此地旁边有个土坡,他们判断这里或许是古时烧制陶器的穴窑。“我们不能确定年代,于是立即上报,请文物部门来现场勘查。”
施工方表示,在规划地铁时,上级和文物部门就曾对此类事件进行过事先告知,施工时施工方如遇发现疑似文物,需立即保护,并及时上报。“我们发现这些陶瓷制品后,随即采取了保护措施”。负责该段施工工程的李经理说,为防止坍塌,保护现场,他们进行了掌子面封闭,采取了打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等一系列措施。至于下一步的施工方案,李经理表示,如果文物价值巨大,还有可能改线,西安就有先例。不过就目前来看,地铁往前打是肯定的,但万一出现了空洞和塌方也不是没可能的,因此还需要轨道办、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文物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出一个处理方案,他们才能进一步施工。
这是一口南宋古井出土器皿为军用汲水器
19号下午,刘宝山在接到电话后,立即驱车赶往地铁2号线梅园站附近的隧道施工现场,梅园派出所的民警也及时赶到并对现场采取了保护措施。刘宝山告诉记者,头天下午来的时候,他已经下去看过,并非是窑。因为此处并未发现有红烧土、也没有烧结到一块的器物,而周围的泥土更像是井底淤泥,初步判断是一口南宋时期的古井,发现文物的位置大概位于古井井底。在昨天的清理现场,考古队员们陆续清理出数十件器皿,专家称这些器皿,长的是“韩瓶”,带嘴的是“执壶”,共40件左右。据介绍,“韩瓶”是一种流行于南宋和元朝时期的瓷瓶,外形瘦长,是当时军队士兵用于取水的工具,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军用水壶。之所以通称为“韩瓶”,相传这种器皿是南宋名将韩世忠攻打金兵时,军队士兵用的汲水器。
刘宝山表示,这些出土文物印证了相关的文献记载,说明无锡在南宋时期曾是抗金战争的前沿。相传南宋时期,南宋小朝廷偏安于临安(今杭州),金兵屡屡进犯,战争连绵不断。当时,宜兴是保卫杭州的重要战线,宋、金在无锡、宜兴等地的战事更是接二连三。据刘所长判断,这些已出土的韩瓶、执壶是宜兴烧制的,应该是韩世忠攻打金兵时,军队里的士兵在此地停留时所用的汲水器。而当战争结束,军队离开这里时,为了减轻负重,士兵们便弃了这些汲水器。刘宝山称,此类文物在北方的墓葬内也曾出土过,但江浙一带最多,“韩瓶在无锡也时有发现,但规模如此之大的还是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