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油画撞衫算不算剽窃
http://www.socang.com   2012-02-20 10:43   来源:龙虎网
  在摄影术出现之时,曾经有人认为摄影将会完全替代绘画。100多年过去了,摄影并没有“消灭”绘画,相反,二者的关系在有些时候却日益紧密。如今美术界一个常见现象是:“参照他人拍摄的照片进行绘画创作,尤其是采用写实手法创作的油画与原照片高度相似。”这个现象本身就具有争议:绘画者的行为属于合理借鉴,还是属于对他人摄影作品的复制、临摹抑或改编?
  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薛华克因此将画家燕娅娅告上法庭,后者以擅长画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人而闻名。薛华克认为,燕娅娅使用他拍摄的照片进行直接演绎,是一种侵权行为。日前,北京朝阳区法院为此还专门召开了研讨会。
  画家能不能使用摄影作品,这样的绘画又算不算是“创作”呢?记者为此采访了南京的画家和摄影界人士。
  画家摄影家各有说法
  据网上的报道,薛华克在起诉书中称,早在2005年,燕娅娅向他索要作品欣赏,他将一些作品洗印件或书籍赠与燕娅娅。此后,他陆续发现燕娅娅将他的8幅摄影作品演绎为油画并进行展出拍卖。其中的4幅分别以二十余万至三十余万元的价格拍卖成交。
  而燕娅娅则辩称,涉案作品是她独立创作的作品,她的画作和薛华克的照片有相似,是因为她与薛华克是结伴去采风的,她在作画的同时薛华克也在拍照。燕娅娅认为,薛华克一张照片的市场价值只有几十块钱,而她的油画市场价格是几十万,这绝不是仅仅去临摹照片而产生的价值。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为此召开的研讨会上,专家对于的燕娅娅的油画是否侵权,并没有给出明确结论。
  这是油画界常见现象
  “这是如今美术界的一个常见现象!”南京油画界的一位艺术家告诉记者。“据我所知,对着照片画画,百分之八九十的油画家都在这么干。以前通用的古老方法是,对着模特或者风景写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现在只不过是把模特换成了照片,也没啥不正常。”这位艺术家说,拿风光油画来说,有的画家喜欢背着写生夹现场写生,有人则喜欢拍摄大量照片,回到画室后对着照片创作,“这已是业界熟知的行规了!”据记者了解,这几年在网络上,被网友“曝光”的“油画摄影雷同事件”也常有发生。但是,如果几乎一模一样的摄影作品和油画作品分别是两个艺术家创作的,且油画的市场价格往往大大高过摄影作品,往往容易产生纠纷。
  著名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就曾经“中招”。2011年5月28日,他的油画《豹》在拍卖会上以3600万港币成交。29日深夜,网友“奚志农”在微博爆出曾梵志拍了3600万元港币的《豹》和英国摄影师此前所拍摄的一幅《风雪之豹》如出一辙 ,引发网友热议,多名网友直指曾梵志涉嫌剽窃,并为买家叫屈。也有画家指出,“这种依照照片画油画的手法,在当代艺术领域是很正常的做法,网友是因为不了解才会质疑的。”
  简单重复算是“抄袭”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逸鹏对记者说:“当今,把照片画成油画似乎成了一种风气,不仅画自己拍的照片,还经常画别人拍的照片,这些行为是否构成抄袭?如果是用画家本人拍的照片自然与抄袭无关,至于照搬自己拍的照片是否就能成为艺术,则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林逸鹏认为,画家利用别人的摄影作品进行创作时,关键是要看利用者是简单的重复,还是另有创意。如果是简单重复,没有新创造,不管你是用油画还是其他手段重复,只能算抄袭。如果把别人的照片甚至是别人的作品,仅仅作为利用者创作中的一个素材,最后创作出能体现自己的思想、与应用的素材明显不同的作品,就不能算抄袭。
  “事实上,利用照片进行绘画创作的历史已经很久了,但绝非简单的用油画技术复制照片。”林逸鹏举例说,七十年前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二十五个颜色的玛丽莲・梦露》就是依靠照片重新创作的画。其他波普艺术家,也经常用现成的图片、文字等材料粘贴在自己的作品中;众所周知的达达主义领袖杜尚的作品《L.H.O.O.Q。》(法文意为“她的屁股热烘烘”),是直接在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印刷品上面给蒙娜丽莎加了几撇小胡子,意在颠覆传统美学。仅仅是略加改动,就成为举世名作,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说杜尚抄袭或者剽窃了达・芬奇的作品。因为加了几撇小胡子的《L.H.O.O.Q。》表达的含义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表达的含义绝非一回事。
  “因此,衡量是否属于抄袭,作品中有无超越所用材料的、有价值的创造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照片是用来保留记忆的
  “现在有许多画家,借用了他人的摄影作品,用油画的手法进行几乎没有差异性的制作,其区别仅仅在于所使用的工具以及画面少量的无关紧要的挪动。这类作品无疑应该属于抄袭。我们知道,在写论文的时候引用别人的文章都要注明出处才不算剽窃。因此,那类画家最起码应该征得被使用作品作者的同意,这是一个最起码的素质,也应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记者采访的另一位油画家赵净也指出,如今大部分画家在创作时都离不开照片,因为照片能帮助画家保留记忆和信息,这个方法本身无可厚非。“如果画家仅仅按照自己的照片来复制,则毫无意义,如果复制的是别人的摄影作品,则容易产生纠纷!”赵净说,真正的艺术家会借助摄影作品来保存记忆,激发灵感,并在再创作中加入自己的观念,从而产生一幅独具个性的作品。
  不过,艺术家的观念却是难以捉摸、很多人并不能轻易看出的东西。“其实也容易判断,如果摄影师的照片和油画家的画作,两者几乎一模一样,就连光影效果都没有区别,就可以视作抄袭。因为摄影强调用光的艺术,怎样用光其实是一幅摄影作品独有的标志。”记者采访的一位摄影师说。
  “放大的假照片”为何有市场
  那么,为什么这两年“油画摄影雷同事件”频频发生呢?评论家朱其曾表示,在一些收藏家的鼓励下,有些临摹照片画出来后,偶然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于是,很多画家就纷纷模仿、走捷径。长此以往,艺术家的创造力、想象力都将萎缩殆尽。
  对此,林逸鹏表示,现在有许多看上去很逼真的油画,实质上是一张放大了的假照片。这种用照片放大变成油画的过程,从技术的层面来讲也是很初级的,没什么意义。而从艺术价值上来谈,那就更不值一提,同时也反映了购买者欣赏水准的庸俗和低下。
  “这种如实描写的逼真的表现技法,在艺术史上早就是一个过去时的艺术风格。因此,要真正抵制和消除这类用照片放大复制成劣质油画的现象,关键是要提高收藏者的眼光,使这类假照片失去生存的土壤。”林逸鹏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照片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香雪如故”首届梅花画展在万梅花馆隆重举行 “香雪如故”首届梅花画展在万梅花馆隆重举行 苏富比追讨4900万 苏富比追讨4900万 买家依然神秘(图) 故宫被盗展品投保金额41万 故宫被盗展品投保金额41万 此前5大盗2死刑3无期(图) 新建美术馆重划北京艺术版图 新建美术馆重划北京艺术版图 艺术区进军黄金地段 西班牙ARCO开幕 西班牙ARCO开幕 争议作品成热门(图) 荣宝第72期拍卖会古董专场亮相(图) 荣宝第72期拍卖会古董专场亮相(图) “故宫是安保最难做的博物馆”(图) “故宫是安保最难做的博物馆”(图) “中银香港纪念钞”发行首日暴涨十倍(图) “中银香港纪念钞”发行首日暴涨十倍(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