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忆江南?
http://www.socang.com   2012-02-15 09:54   来源:中国收藏网

 

大型三联油画《绣江南》之三“雨”

 

       本月周六(2月18日),春意初露,上海美术馆将迎来一场关于江南的画展:梦幻般的“忆江南——潘鸿海油画作品展”。

 

潘鸿海

       几缕阳光,松松地洒落。青瓦编第一重网,白墙织第二重网,空气被滤得清净,方才穿过桥洞,凝成一份透明和庄重,注入小河的水中,小河也变得凝重,那涟漪带着绸一般的纹,迟缓缓地荡开。倒影中的水乡总在梦中。有时,从桥洞的后边传来零碎短促的桨声,桨声未到,绸质的水面已经剥开层层波粼……   
      这是如梦的江南,是著名画家潘鸿海作品中数十年坚持,数十载追寻的陌生而又熟悉的水乡。    
      潘先生属水,水乡是他的挚爱。1942年春,他出生在上海梅陇古镇,童年就在江南的青砖古巷中度过。从小耳濡目染的是乡间邻里平易的乡情民风,造就了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最宝贵的东西——丰富的情感体验。“1958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直到如今,我都没有离开过江南水乡。”    
      你看,那悠悠的小河、深深的庭院,温婉的少女、宁静的石桥,从《姑苏行》系列到近期的新作《绣江南》,这些形象一直是潘鸿海水乡油画不变的主题。数十年间,潘先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做一件事:即如何用油画艺术来表现中国江南的风土人情。    
      一眼望去,那幅刚刚完成的高约2.10米、长5.80米、三联形式的大型油画作品《绣江南》,温馨柔和中弥漫着浪漫诗意,烟雨朦胧中透着清新亮丽,一湖春水映衬着十几名江南女子……    
      很是独特,画面的第一联主题为“绣”,第二联为“纱”,第三联则为“雨”,每联既独立成幅又关联成画, 展现了一派江南水乡安居乐业、优越富足的生活场面——众女子有的浣纱有的绣花,有的轻坐有的执伞,有的教子有的戏水,有的凝思有的憧憬,疏朗有致,顾盼得当;造型清新隽美,秀雅可人。画家深厚的塑造功底和不俗的审美造诣跃然画布。    
      画面中,那桥、那船、那水,无疑是潘鸿海在其江南水乡风情作品中描绘得最多的对象,水气氤氲,绿树掩映,借助两岸的屋宇,向着纵深而去;    
     画面中,那墙、那瓦、那石,藤蔓顺檐而覆,蔷薇筑墙攀延,为画面增加了生气与联想,细微处传递了东方古典意蕴;    
     画面中,那红、那白、那黑,似一轴可徐徐展开的中国画卷——廊檐下点缀的红灯笼,隐约呈现的木格窗,人物的着装、绣花鞋以及极具江浙特色的红漆木桶、提篮、绸伞、蓝印花布,把江南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潘鸿海开始进一步逼近自己所描绘的对象,他的油画作品的图式与内涵,也就从风景画、风俗画走到了人物画,但它仍是来自江南水乡,仍是表现江南风情。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红肚兜系列”。    
      潘鸿海从中国美院毕业后,长期从事出版和艺术媒体编辑、领导工作,后担任浙江画院院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和潘先生一起在水乡写生和生活了十来天。一次,他们一起面对一片林子,逆光写生。盛夏河畔幽林,田陌在远方,很静。许江和潘先生都被凝入了那静谧的水调中。中间休息,他们互看写生作品。许江发现潘先生的画习惯于敢浓敢亮,很有水乡的本色。这本色中有法国写实绘画的光色关系,有苏派绘画的一次用笔的塑造感觉,更有一种与水乡风景相一致的土味。    
      正因为土味,而发扬出一种风景山川原来的诗意;正因为唯美,而勾联着人们对艺术浅显而真实的期待。潘鸿海坚持把传统西洋油画艺术语言,用于表述有强烈传统东方特色的中国当代乡土风情。就如同从春种到秋收的成熟一样——不仅标志着潘鸿海个人油画艺术创作发展的成熟,也标志着当代中国整个油画艺术发展的成熟——潘鸿海在中国画坛重开一代新田园诗风。    
      如今,潘鸿海画笔下的江南水乡已然达到了梦中境界,即使不画江南的一砖一瓦,他依然可以画出江南的神韵。60余件作品时间跨度近40年,其中既有早期的《母女》,也有近期创作的《绣江南》以及今日收笔的《富春江畔》——那些身着吴越古服,挂红绳配玉镯,或凝视或顾盼,或执扇或倚墙的她们,在往昔的时间中充满着青春气息,在岁月的流光中溢出诗情画意……


 

责任编辑:邹萍
  • 推荐关键字:潘鸿海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在售藏品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故宫是安保最难做的博物馆”(图) “故宫是安保最难做的博物馆”(图) “中银香港纪念钞”发行首日暴涨十倍(图) “中银香港纪念钞”发行首日暴涨十倍(图) 靠笔墨功力和人文精神支撑的中国画 靠笔墨功力和人文精神支撑的中国画 写实绘画是否有未来(图) 写实绘画是否有未来(图) 印象派画作收藏趋谨慎(图) 印象派画作收藏趋谨慎(图) 看不懂毕加索:先用iphone穿越艺术史(图) 看不懂毕加索:先用iphone穿越艺术史(图) 风景区错字频现?专家称很多是少见的书法写法(图) 风景区错字频现?专家称很多是少见的书法写法(图) 故宫奇珍进疆展现清代治疆秘辛(图) 故宫奇珍进疆展现清代治疆秘辛(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