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助力文化青岛
http://www.socang.com   2012-01-18 10:26   来源:《青岛日报》
  昨日下午,文化青岛建设与雕塑艺术中国雕塑院·青岛学术论坛在青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雕塑艺术家及理论研究专家围绕雕塑机构和场馆如何适应当代城市文化的需要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还结合实际,就雕塑文化在青岛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抒己见。
  雕塑艺术融入城市文化建设
  孙振华(深圳雕塑院院长):青岛雕塑艺术对雕塑界的发展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雕塑是青岛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主导和品牌,很多知名雕塑家都曾参与过青岛的雕塑艺术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岛建设文化强市,力主“突出蓝色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独特魅力”,雕塑艺术在这一过程中应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
  曹春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是一项“重工业”,发展颇有难度。我很欣喜地看到,这次研讨会现场不仅有雕塑艺术家,还有青岛的园林、建筑、规划方面的专家,这样的研讨才更有意义。其实,雕塑艺术要融入城市文化建设,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几年前,青岛进行东海路雕塑景观一条街的论证时,就有很多部门参与。青岛的雕塑艺术和文化建设在全国起步比较早,虽然中间停滞了几年,但我认为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起有伏,城市雕塑文化建设也有自己的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在经过思考之后重新迈步,可能会有更好的成就。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的建立搭建了新的战略平台,现在青岛有了更高层面的发展机遇,应提高精品意识,做出永世留存的作品,千万不能有“几年内完成多少多少作品”这样的量化指标,创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殷晓峰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雕塑文化建设不是一时一事的短期行为,因此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历史时期,要让雕塑艺术在文化青岛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应思考如何来发展本土文化,注重艺术与本土文化特色的结合。
  李娜(青年雕塑家):在一次雕塑艺术活动中我收到了一打名片,后来发现名片的头衔都很有意思,往往第一个是雕塑家,第二个竟然是市政设计师,这让我认识到,也许在做雕塑时可以有更全面的考量,这样也有利于城市雕塑与城市市容设计的融合。
  结合城市特色体现蓝色文化
  唐大禧 (广州市美协主席、著名雕塑家):目前,全国的雕塑市场比较混乱,有的人为了揽活挣钱,心理都比较浮躁。中国文化修养应该是雕塑艺术的营养,因此不论是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还是青岛中国雕塑馆,都应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年轻一辈坚持雕塑规律和艺术信念。另外,国人的立体艺术感觉相对西方较弱,对于三维艺术的研究也应是雕塑艺术机构今后努力的方向。
  曹春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对于城市雕塑而言,艺术家的个性化太强不一定是件好事,但如果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生命力,如何正确处理这个矛盾值得探讨。我认为,在社会公共空间,雕塑艺术应大众化,和群众很好地融合,艺术家要有为群众服务的意识,针对社会需要创作出时代需要的作品。如果业内都认为不错,但老百姓就是不买账,这就是个问题。雕塑馆和学院都应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陈云岗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青岛百余年优秀的规划历史与中国雕塑院的对接,是文化的一脉相承,希望通过雕塑园重新开放,对青岛未来城市发展规划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典范。
  翁剑青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雕塑是具有以人为本的美学品质的,它使不同的审美文化、城市美誉相融合。我认为雕塑必须走出大学,与非专业社会活动相结合,青岛所独具的蓝色文化在我看来具有生态性、开放包容性、当代建设性三大特点,这次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的成立也应在建构人文空间、美学空间中体现蓝色文化,结合城市特性,展现其合理性、个性和创造性。
  何鄂(甘肃雕塑院著名雕塑家):我对青岛年轻的雕塑家十分羡慕,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的成立和青岛中国雕塑馆的建立,必将激发他们的创作活力。城市文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应该是每一个社会细胞,包括雕塑艺术人的思考。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雕塑艺术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在历史画中寻找视觉记忆 在历史画中寻找视觉记忆 维克·姆尼兹:回收“垃圾”的精神再造(图) 维克·姆尼兹:回收“垃圾”的精神再造(图) 壬辰群龙贺新春 壬辰群龙贺新春 福耀九州庆华年--赏龙年生肖纪念章(图) 2012中国美术“初计划” 2012中国美术“初计划” 展望2012古代书画或再成焦点 展望2012古代书画或再成焦点 武强年画鉴赏(图) 武强年画鉴赏(图) 晋宁藏三件钱南园书法墨迹鉴赏(图) 晋宁藏三件钱南园书法墨迹鉴赏(图) “拍而不买”:艺术品拍卖被指洗钱新通道 “拍而不买”:艺术品拍卖被指洗钱新通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