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雕塑园“复活”记:让雕塑承载城市文化精神
http://www.socang.com   2012-01-18 10:2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一望无边的绿地、曲折盘桓的石阶连接着沙滩、海洋,阳光洒落在一件件雕塑上,海滨长廊熠熠生辉。1月12日,《东海路海滨雕塑公园“重生”,89件大家名作免费展出》成为山东青岛当日的头条新闻。
  雕塑园的“前世今生”
  青岛人所谓的雕塑园“重生”,源于该园近15年的曲折历史。 
  1997年,青岛开始规划城市雕塑的分布。2000年,青岛海滨雕塑园和雕塑艺术馆落成,一时间吸引了大批雕塑艺术家的佳作。2002年后,该园改由企业经营,因经营不善逐渐衰败,被政府收回时已名不副实。针对雕塑园、雕塑馆长期荒废的情况,当地媒体曾刊发《没了雕塑,还叫“雕塑园”》、《不该像破烂一样扔掉》、《管好雕塑园,究竟谁负责》等文章进行了深入报道。
  2011年,青岛市规划局正式接管雕塑园,将雕塑园、雕塑馆与城市展览馆统筹规划,着手打造“一展、一馆、一园”的新格局。在雕塑园和雕塑馆的复建过程中,青岛市积极寻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的支持,成功地将中央学术单位的艺术资源引入青岛:原青岛海滨雕塑园和青岛雕塑艺术馆分别更名为“中国雕塑院·青岛雕塑园”和“青岛中国雕塑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也宣布成立青岛分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表示,此举将学术单位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引向深入,既服务了地方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将雕塑艺术的推广、研究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由此,沉寂多年的雕塑园和雕塑馆得以“复活”和升级。重新开放的中国雕塑院·青岛雕塑园坐落于青岛东部最为重要的景区海岸线上,园区占地8公顷,园内设有两条游览线路:一条是沿海岸线的平坦步行道,艺术作品与海景同时纳入视线;另一条游览路线依地势而建,将不同材质、风格迥异的雕塑作品纳入其中。雕塑园内设置的青岛中国雕塑馆是室内展览场所,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共3层,可根据需要承接各类展览、企业年会、新产品发布会、艺术品拍卖会等。
  随着近些年城市的发展,雕塑艺术已经成为青岛的独特风景。无论是音乐广场上的“奥之帆”软体雕塑,还是五四广场上的“五月的风”、海涛园的“天地间”等巨型雕塑,雕塑和雕塑群在青岛随处可见。
  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说,青岛对雕塑界的发展曾发挥过很大作用,雕塑是青岛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品牌,很多知名艺术家参与过青岛的雕塑艺术建设。吴为山10年前即在当时的青岛雕塑艺术馆举办过个展,此次与青岛市的合作可谓渊源已久。
  雕塑应融入城市生活
  独特的海洋文化、美丽的海滨风光使得青岛有着独一无二的城市魅力。开放的文化传统,市政规划部门较早的文化意识,让青岛的雕塑艺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什么地方设置什么样的雕塑、如何平衡艺术家个性与大众审美、城雕建设应如何健康推进等问题也一直让人困扰。一些城市不时出现的“雷人”作品,以“大跃进”方式推进城雕建设等现象颇受诟病。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成立当日,来自各地的雕塑家、理论家以及城市规划专家纷纷为青岛的雕塑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曹春生认为,近些年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很快,但艺术的发展不能指标化,几年必须建成多少件雕塑的说法太急功近利。而一些“打造雕塑文化”的说法也不合适,雕塑应融入城市生活,慢慢沉淀、承载起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他认为雕塑界不应自言自语,要积极地将符合艺术规律的想法与城市规划和园林部门沟通。对于城雕作品,艺术家的“草稿”也可以拿来展览,让领导、专家、市民都来参观,提出意见,这样完成的作品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殷晓峰指出,雕塑文化建设不是一时一事的短期行为,首先应该思考如何发展本土文化,注重雕塑艺术与本土文化特色的结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翁剑青认为,雕塑具有以人为本的美学品质,它使不同的审美文化在城市中融合。雕塑必须走出大学,与非专业的社会活动相结合,青岛具有生态性、开放性、现代化的特点,应该让雕塑艺术走入更广阔的社会空间甚至普通家庭,真正发挥其美育的功能。
  著名雕塑家唐大禧说,当前全国的雕塑市场比较混乱,揽活儿只为挣钱,急功近利的现象严重。艺术家心态浮躁,难出好作品,中国雕塑院这一学术单位应在地方发挥作用,引导年轻一辈坚持雕塑规律和艺术信念。
  对于城雕“千城一面”的弊病,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王黎明认为,雕塑界需要加强差异性,改变目前对某种风格的从众心理。本土艺术家尤其需要认真研究地域文化特征,各自做好自己的创作,作品才能丰富起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说,山东作为美术大省,每年有大量美术类考生,青岛应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雕塑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在历史画中寻找视觉记忆 在历史画中寻找视觉记忆 维克·姆尼兹:回收“垃圾”的精神再造(图) 维克·姆尼兹:回收“垃圾”的精神再造(图) 壬辰群龙贺新春 壬辰群龙贺新春 福耀九州庆华年--赏龙年生肖纪念章(图) 2012中国美术“初计划” 2012中国美术“初计划” 展望2012古代书画或再成焦点 展望2012古代书画或再成焦点 武强年画鉴赏(图) 武强年画鉴赏(图) 晋宁藏三件钱南园书法墨迹鉴赏(图) 晋宁藏三件钱南园书法墨迹鉴赏(图) “拍而不买”:艺术品拍卖被指洗钱新通道 “拍而不买”:艺术品拍卖被指洗钱新通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