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邱县发现明朝修建紫禁城用“贡砖”
http://www.socang.com 2012-01-05 10:34 来源:盛世收藏
据从邱县获悉,日前,该县民俗专家潘永生在寻访大运河资料活动中,发现了数块明弘治、成化、正德年间邱县官窑的“贡砖”,主要用于修建紫禁城内多种建筑。这些砖历经数百年,不残不蚀,敲击有声。据测试,其硬度超过普通石头,是普通砖的三倍。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迁都(由今南京迁往今北京),用了十多年时间在北京大兴土木,营建皇家宫殿。当时,朝廷派官员和土木专家到全国各地考察建筑用材。朱棣最后钦定在邱县所属的临清州建贡砖烧造基地。
当前,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在火热开展中,位于卫运河畔的邱县蕴藏着丰富的大运河文物。平常酷爱民俗文物研究的潘永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卫运河,寻访运河文化。无意中,他发现了修建明北京城用的官窑贡砖。这几块砖的砖体上印有“弘治十三年丘(邱)县窑造、成化十七年丘(邱)县窑造、正德十年丘(邱)县窑造”等字样。
据潘永生介绍,古代皇家贡砖之所以建在邱县一带,一是土质好,当地称“莲花土”。由于黄河的多次冲击,很多地方的土往下挖1米多深后,就会发现这种一层红、一层白、一层黄的“莲花土”。这种土细腻无杂质,沙黏适宜,烧成砖后,“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尤其是砖的硬度无可替代。现在一般砖的硬度是70号,而邱县官窑烧制的砖硬度最高达到270号,比许多石头的硬度都高;二是水质好,当时的漳卫河水质清澈,碱性很小,适宜制砖;三是傍临运河,运输方便。
明清两代的邱县砖窑,有着一整套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烧砖用的土,先用大、小筛子各筛一遍再用水过滤,待其沉淀后将泥取出用脚反复踩踏均匀,才能用来脱砖坯。每窑砖必须烧制半个月,再经过一周时间的洇窑,才可以出窑。烧制好的成品砖,检验后每块都要用黄表纸封裹后装船运到天津,经再次检验合格封好后转运到京师,筑造起了气势恢宏的北京古城。
潘永生认为,邱县官窑砖的发现揭开了贡砖“官窑”的形制,为研究贡砖提供了第一手实物研究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史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紫禁城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