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福圣宝钱”币(正面)
在中国历代钱币中,西夏钱以铸造工艺精良、边廓坚挺、形制规整、钱文端庄、遒劲秀美,以及西夏文形式独特和传世数量稀少而著称于世。笔者喜好古钱币收藏已有十余载,前一阵到银川旅游,竟让我在游览山川风光的同时,意外购得一枚不多见的西夏钱币“福圣宝钱”。
那天,我游览完贺兰山,在景区门口有很多卖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的小摊贩。他们出售各种以玛瑙、水晶和牦牛角做原料的天珠项链、手镯等手工制品,还有一些当地特产的中药材和水果。
我走过去随便看了看,发现一个卖旅游纪念品的中年男子的摊车上散放着一小堆古钱币。我大致翻看了一下,发现主要是一些明清年代的小平钱,另外还有一些花钱和当代纪念币。他说,大钱十元一枚,小钱两元一枚。就在这堆小平钱里,我注意到一枚长满绿锈的铜钱,上面的文字看不懂,好像是历史上哪个少数民族政权铸造的,这样的钱币非常少见。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很快选定几枚纪念币、一枚花钱,又捎带捡起那枚铜钱,和摊主协商后,以合适的价钱全都买了下来。
回家后,我查阅了有关书籍和图谱,得知这枚直径约2.3厘米,重3.2克的铜钱是西夏毅宗福圣年间(1053~1056年)所铸的西夏钱。西夏毅宗是西夏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使用了5个年号,福圣是第三个年号。面文旋读,直译为“福圣宝钱”,光背无文。此钱为青铜材质,小平规格,形制工整,文字清楚,笔画圆润。“福圣宝钱”是西夏钱中较少的一种,存世量百枚左右,目前市价在2万至3万元左右。
一位泉友曾质疑这枚“福圣宝钱”制作粗疏,似为仿品。针对这一情况,我请教了钱币专家。专家说,西夏早期立国时对汉文化采取抵制的政策,故其文字以西夏文为多,风格粗犷,铸造不精。当时他们使用的钱范,不能多次使用,就出现了一两次翻砂、浇注,就要重新更换范模,故有粗字、细字、厚版和薄版等版别。到了西夏中后期,西夏国王崇尚汉文化,大兴儒教和佛教,同时刻书业也发达起来,西夏文和汉文一样写得端庄规整,隽永秀丽。后期的天盛、乾佑、天庆和皇建、光定诸年号风格与早期福圣、大安迥异。如果早期的“福圣宝钱”特别规整、秀丽,反而要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