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私人文物古建多遇尴尬
http://www.socang.com   2011-11-15 14:56   来源:苏州新闻网
  东山雕花楼是“国宝”级文物建筑,很少有人知道,在雕花大楼北侧的施鹏弄2号还有一座建于清朝中期的德顺堂,这座民居砖雕工艺极其精美,风格与雕花楼相近,被文物专家赞为“小雕花楼”。然而最近一次文物专家现场勘查的结果却显示,这座珍贵的文物建筑因为年久失修随时面临倒塌的危险,而房子的主人却无力承担上百万元的维修费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很多“私”字头的文物建筑面临着相同的境遇。
  “小雕花楼”主人无力承担巨额维修费用
  据东山镇资深文化人士杨维忠介绍,德顺堂建于清乾隆年间,精美的砖雕是其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德顺堂的门楼上有三层透雕,上层是“梅、兰、竹、松”四方砖雕,非常细巧,在一般门楼上很少见的。下层砖雕为“凤凰、蝙蝠、祥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楼板下四周及中间一共有13根扁作梁及楼板下阁梁,均雕有人物花卉图案,古朴美观,非常罕见。杨维忠告诉记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专家组在德顺堂整整看了一天的砖雕画,对每一幅都赞不绝口。
  然而如此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德顺堂,如今却摇摇欲坠面临倒塌的危险。“前住楼外侧门楼上本来也有很精美的砖雕,但是现在都损坏了。后住楼的西厢房因为长期没有人住,房顶漏雨很严重,现在屋面已经有一部分坍塌了。如果还不及时维修的话,很快整座后住楼都会全部坍塌。”杨维忠说,如果德顺堂塌了,这些宝贵的砖雕都会受到严重损坏。
  据了解,德顺堂是一户郑姓人家的祖传宅第,老房子里面设备都很旧了,因为后住楼已经部分倒塌,现在房子的主人都住在前住楼。“如果想按照文物维修的标准重新修复,没有上百万是不行的,普通老百姓肯定吃不消。”文物专家介绍。
  有了新“东家”的古宅有望升级为“国宝”
  与德顺堂相比,同样位于东山镇的瑞霭堂则幸运得多,因为遇到了一个新“东家”,这座同样面临倒塌危险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将会进行一番彻底维修,吴中区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瑞霭堂按照文物修复的标准修好的话,将有机会申请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霭堂是一座规模不大的明代民间住宅,太平天国时期曾作为太平军的马厩,现存住楼和两组砖雕门楼照壁,是明代砖雕精品。“大厅部分已经倒了,现在成了一片小菜地,都种上了青菜,非常可惜。应该是文革时期被砸掉的。”文管会的工作人员非常惋惜地告诉记者:“即使是现存的部分,很多构件也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门楼上方的用料软了已经开始下沉了,好多椽子都腐烂了,二楼的屋顶也出现了漏水和白蚁腐蚀的情况,对于木质建筑来说是非常大的灾难。”但是因为维修费用过高,宅子的主人一直没有进行维修保护,这座省文物保护单位变成了一座“危房”。
  瑞霭堂原来是席家祖传私宅,2007年九十多岁的主人席永年病故后,宅子被卖给了苏州一位生意人,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准备,近期宅子的新主人请来了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的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即将对瑞霭堂进行全面整修:“现在我还面临一些困难,最主要的是资金问题,除此之外,对宅子维修复原必定会影响到旁边的邻居,另外修这个宅子和普通房子整修不一样,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我们也是现学,这些都是我们民间维修文物建筑的瓶颈。”
  不过现场进行考察的文保专家给他带来了一些好消息,专家告诉记者,除了政府给予的维修奖励之外,他们可以请专业人士设计并免费提供维修方案,同时还可以介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给宅子的主人,避免“走弯路”。
  新“东家”告诉记者,当初买下这座宅子就是看中了它精美的砖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他准备了资金,又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帮助,近期就会对瑞霭堂以文物维修的标准进行全面修复,希望以后既能为国家把这座文物建筑保留下来,又能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极具艺术气息的高级文化场所,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私”字头古建“民修官助”模式期待改善
  不是每座古民居都像瑞霭堂这样幸运,吴中区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7年10月吴中区实地文物调查工作全面启动,并于2009年12月结束,在这次普查工作中新发现了393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但是截止到目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有3处属于私产的文物点因为缺少相关维修保护而倒塌,“而苏州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物建筑,就像德顺堂一样,如果不尽快找出一个保护模式,不久的将来或许它们很多都会倒塌。”
  据悉,目前对于产权属于私人所有的文物建筑的维修一般采用“民修官助”的方式进行,房产的主人出钱维修,政府给予适当奖励。记者从吴中区文物部门了解到,我国文物法中对于奖励的比例没有统一的标准,吴中区是苏州首个制定奖励标准的区级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像瑞霭堂这样文物价值特别高的建筑,他们还将尽量为房产的主人多争取一些奖励,并在设计方案和施工中尽量给予技术方面的支持。
  但是对于大部分古民居的主人来说,30%的方案费用奖励和10%的工程费用奖励显然只是杯水车薪,要想按照文物维修的标准修好一座古建筑,少则百万,多则上千万,对于至今仍住在祖传的旧宅子里的普通人家来说,这是一个无底洞,“大部分户主都在等着房子塌掉,然后在原址重新盖新房子。”工作人员非常惋惜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古民居的主人都希望找到一种更加可行的办法留住这些珍贵的文物,一对老夫妻告诉记者,如果有企业家愿意出资租下他们的老宅子并且花钱维修,他们会非常高兴:“要是这些老板想装修之后做会所或者展览厅,我们也可以住在这里给他看看门打扫打扫房子,只要他们能出钱把房子保住。”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物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史前考古的空前大发现(图)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史前考古的空前大发现(图) 季羡林藏书创罕见成交率 季羡林藏书创罕见成交率 季承否认败家 浑厚华滋——保利拍卖推价位合理黄宾虹系列精品(图) 浑厚华滋——保利拍卖推价位合理黄宾虹系列精品(图) 2011第四届美术报艺术节杭州推广会在秀空间艺术会所拉开帷幕 2011第四届美术报艺术节杭州推广会在秀空间艺术会所拉开帷幕 中国馆将变身中华艺术宫(图) 中国馆将变身中华艺术宫(图) 沃霍尔作品认证问题再掀波澜(图) 沃霍尔作品认证问题再掀波澜(图) 文交所到底该何去何从?(图) 文交所到底该何去何从?(图) 第十四届(2011)西湖艺术博览会在杭州开幕(图) 第十四届(2011)西湖艺术博览会在杭州开幕(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