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很多艺术家都是美影厂的常客,黄永玉、唐云、韩美林等都常去美影厂给员工们上课交流,帮助设计动画形象。画家给大家讲墨韵、墨色,现场作画。这让那一代动画人和中国动画受益匪浅。
去世两天后,95岁的钱家骏开始被媒体零星报道,但很快消失在娱乐明星离婚结婚、搓骨隆胸的新闻中。
钱家骏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名字,而他创造的《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九色鹿》等动画片却曾影响了几代人。
在钱家骏的创作中,以《小蝌蚪找妈妈》等为代表的水墨动画给人印象深刻,至今无人能完全模仿。水墨动画不单是国内动画史的杰作,更代表了老一辈动画人的钻研创作。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动画粗制滥造、肆意模仿、急功近利的今天,“水墨动画”那一代的创作作品和赤子之心更有必要被再次提及。
从无到有的创新
买来果汁、干燥剂等材料,钱家骏开始试验彩色颜料,如何使颜料不被强光灯炙烤掉色,并且不在上海潮湿的黄梅天中发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那是195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时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组,文中都简称美影厂)正在制作国内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首个难关是,国内还无法制造用于动画片拍摄的彩色颜料。
而翌年,该片获得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
当时国内动画片制作采取统购统销,国家拨钱,美影厂每年生产300分钟左右的片子,只要审查通过,中影公司就必须购买发行。送影片到国外影展参选,也由中影公司负责。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奖后,奖杯被组委会送到中国大使馆,后由中影公司的人顺道取回。在一道道传达祝贺和外媒评价的过程中,这部片子因“很像苏联的动画”被很多人牢记,并由它进一步扩展解读为——中国动画没有自己的风格。
“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使《骄傲的将军》(该片被评价风格“很中国”)及后来的片子要探动画片民族之路,也没法考证,因为两部片子都是差不多时间开始制作的。”美影厂第二任厂长、国家一级导演严定宪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那时候各行业都在要说赶超英美,如果动画片能达到这个程度,也是不错的。”
随后,《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 上集》陆续出品,这些从故事、人物形象设计、配乐都极富中国传统京剧特点的片子让人印象深刻,也使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当时的美影厂领导特伟认为找到了中国动画创作的方向。坚持中国传统,扩展美术片的种类,也是日后水墨动画片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钱家骏是《骄傲的将军》美术总设计,出自他笔下的一幅幅浓郁中国特色的人物、宫殿,至今都是很多从业者学习的范本。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外界定义“像苏联”,直到现在,这件事仍被认为是中国动画探索自身特色的开端。
“直到他后来退休,他仍能听到看到这样的说法。”一位美影厂的老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其实钱家骏先生很不开心,下了这么多功夫做了这部片子,反而遭贬。”
1959年,国内各行业都在开展技术革新运动。严定宪将画好的一叠稿子放进点钞机,通过点钞机带动稿子运动生成连续影像,来检查自己的绘画是否到位。但点钞机的运动太快,无法达到动画中理想的24张/秒的效果,严定宪准备改进。就在这时,他和美影厂很多人一样,被调去试验水墨动画。
《小蝌蚪找妈妈》如何诞生
徐景达希望尝试制作水墨风格的动画,这位后来导演《三个和尚》的年轻人找到摄影师段孝萱,“齐白石的画可以印在脸盆上,看上去很逼真,能不能把它做成动画。”在靠人工制作的年代,要实现这个愿望,摄影师很关键,将决定很多效果如何能实现。
两人还找了时任美影厂总技师钱家骏一起研究,钱家骏是前辈老师,更是有名的全才。
构想被报到厂里,1960年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听了汇报后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
这个消息传回美影厂后,水墨动画更受重视了。段孝萱起草报告正式报到厂里,开始水墨动画实验。
第一个实验镜头是“一只青蛙从荷叶上跳下来”。所有人连轴转,很快画好拍完,晚上九点在放映间播放。
“基本效果有了,很像齐白石画的青蛙。”前美影厂总工程师、国家一级摄影师段孝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缺陷就是没有背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嘛,没色彩,动作单一。但是基本味道就是墨润的,这个方法还是可以的。”
找到基本方法后,更大规模的实验开始。全厂所有原动画工作人员都开始制作蛙、鱼、虾、马等片段。
用铅笔勾勒出轮廓后,再着墨完成每幅图案,并拍摄,这看似和其他动画片类似的操作流程,很难在成品中表现出水墨画应有的墨韵。
水墨画最重要的一点是渲染,比如墨重一点就是实的,画脸就不能是实的,要用淡淡的墨,但眉毛是实的,而衣服则不能虚的太厉害。一个画面实、虚要自然分开,才能表现出水墨的感觉。
经过反复实验,段孝萱总结了“大虚、中虚、小虚”标准,按此标准绘画、拍摄出的画面能更逼真表现出水墨画的质感。比如画蝌蚪,黑蝌蚪就用小虚,灰蝌蚪就中虚,尾巴都用大虚,再运用多次曝光的方法拍摄。
这一系列的水墨动画制作工艺后来被评为国家发明奖,并被列为“国家机密”。
3个月后,《水墨动画实验》完成,描绘不同动物的多个几十秒片段组成了一个短片。美影厂考虑制作成片。
在找剧本的过程中,方慧珍编写的一个教孩子认知的科普故事被认为可以拍摄。蝌蚪怎么变成青蛙,故事简单吸引人,另外,故事中的很多形象都是水墨画中常见的,并在水墨动画中已经实验成功。
根据实验的成果和成片的需要,美影厂创作团队在原有的三四个故事环节的基础上,又加入六七个环节,丰富剧情,并加入彩色的金鱼形象。1960年7月,制作了时长15分钟的首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片受到几代人的喜爱,至今在视频网站上仍有较高点击率。
片子成功后,荣誉如何归属和标兵的选择标准,这个里程碑事件因这些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很多人为钱家骏未被正名而叹,认为钱家骏才是水墨动画的创始人。
“徐景达、段孝萱、钱家骏肯定是水墨动画制作过程的发明人。那个年代有老一辈在,年轻人不能出头,美影厂很多人都参与了工作,虽然后来很多人的名字没有在创作名单上出现。”一位参与影片制作的美影厂老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特伟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艺术指导,虽然当时他对是否能做出这个片子持怀疑态度,但他是老导演,后期剪辑、审查镜头、有什么地方遗漏等问题,他都提出了要求。”
2010年,曾有人出书描写水墨动画的创作过程,提了一些人,没提一些人。很多老员工甚至联名写信到出版社说明情况。
大画家指导的创作
虾公公告诉小蝌蚪,“大眼睛的是妈妈”。小蝌蚪一看见大眼睛的金鱼就围上去喊“妈妈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部黑白动画,唯一的彩色是被小蝌蚪误认为妈妈的金鱼。
片子制成后送到捷克参展,拷贝寄回国内,金鱼的片段消失了,被组办方剪掉留存。这也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中最大的亮点。
“因为这是初步的,不满意的地方很多。比如背景活动的比较少,只是有一些浮动。镜头处理比较简单,当时时间也紧,背景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是白的宣纸,这也是因为齐白石画的风格。”《小蝌蚪找妈妈》摄影段孝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就是尽量把水墨味道、水墨意境表现出来,所以在色彩处理上用颜色也很少,因为国画主要是强调它的墨色。”
在水墨动画实验阶段,徐悲鸿的马就一直没有成功。马有4条腿,动起来会交叉,肌肉的分块表现本已不易,再加上水墨效果就更难把握。
第一部太简单,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动画电影,美影厂人马上开始第二次挑战。一行人到广东乡间采风两个月,准备创作第二部水墨动画《牧笛》,一个牧童和牛的故事。
当时李可染住在广东,他给创作组画了很多水牛图做参考,创作组根据李可染画的牛设计动画形象。
那个年代很多艺术家都是美影厂的常客,黄永玉、唐云、韩美林等都常去美影厂给员工们上课交流,帮助设计动画形象。一下午两小时,画家给大家讲墨韵、墨色,现场作画。这让那一代动画人和中国动画受益匪浅。
“实际上这对动画人来说是一种修养。” 美影厂第二任厂长、国家一级导演严定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我跟一些学生讲,你们可以请一个好的美术家来帮你设计,他们说请不起。我们过去请的大画家,虽然那个时候不计较名利,但是画家也清楚,开一个画展,有几万个人看就了不起了,最多十几万人,而一部动画片会有多少人看?如果大家有兴趣,比看画展记得牢。这个我是有亲身体验的,我请画家来,人家很乐意来,他把自己的绘画风格通过你的动画片体现出来,展示自己的才能。”
1988年拍《山水情》时,卓鹤君现场作画,摄制组拍摄,使影片的效果更逼真。这样的合作也让之后3部水墨动画《牧笛》《鹿铃》《山水情》具备不同国画家的鲜明特点。
因市场化改革而止
新中国成后,万氏兄弟回到上海组建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组。万氏兄弟是国内动画的开拓者之一,他们制作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对著名动画家手冢治虫、宫崎骏影响至深,手冢治虫访问上海时,唯一的愿望就是面见万氏兄弟。
战争年代,万氏兄弟到香港工作,他们没有脱离追随世界动画电影的步伐,而这段时间,内地动画停滞。回国后的万氏兄弟又很快带领大家进入角色。
文革十年浩劫,很多老动画电影人都受到较大冲击,他们的光阴和能量无意义地消耗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门口的大字报上,被点到名的80多个人很多都是技术中坚。
改革开放后,电影厂面临改革,国家拨款减少,很多骨干为了更好地生计和发展,到深圳做动画加工。国外公司需要什么,他们就如计件工人般接活。潜心研究创作渐成奢谈。
1981年,日本动画从业者看完《牧笛》后,就专程来中国寻访水墨动画的制作方法。1997年,段孝萱去日本参加座谈,日方又再次请教。基于领导还未将水墨动画制作工艺解密,段孝萱仅向日方提供日方所创作水墨动画的意见,始终拒绝教授。
上世纪90年代,正当中国自创的水墨动画技术日趋完备并且做到了风格转换自然时,国内电影工业迎来改革,国家不再拨钱扶持制片厂,并要求动画片的生产贴近电视播出,实现剧集化。成本高于普通影片3倍的水墨动画于是被搁置,除了为国外企业制作一些赚钱的广告片外,再无立项。
几近绝迹
在国内,曾经参与手工制作水墨动画的人多已年逾耄耋,虽仍被不时被请出山指导一些水墨动作短片,但没有过正式的传承。几年前,某学校动画专业老师向段孝萱请教,段孝萱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该老师就此写文章作为研究成果发表,但其学校对“此成果”一无所知,在一次座谈中仍再次让段孝萱讲解水墨动画制作工艺。
上海世博会前,水墨风格的动画短片《和谐中国》在中国馆播放,段孝萱受邀指导,最近她刚刚指导完水墨动画短片《梅兰芳》。虽然电脑技术的发展,让水墨效果不再困难,但制作方仍希望段孝萱这样有着水墨动画经验的人为其把关。
“我会全面的给他们讲,而且在他画以前,这些镜头要注意什么,我都一个个讲,每一个人都讲的。”段孝萱说,“讲的都是当年我们摸索出来的经验,有人觉得很容易,不以为然。讲出来容易,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去摸索出来是不容易的。也有年轻人愿意钻研,但他们不一定知道全面的技术,这个工艺是画、拍、合成等全套的,很多人只知道其中某一项。”
有时常常是一个电话,79岁的段孝萱就会欣然往美影厂赶去,对于年轻人,段孝萱很愿意倾囊相授,她希望能教会年轻动画人创作钻研的习惯,就如他们年轻时一样。
随着电脑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水墨动画的效果已能在电脑中轻易实现。一些广告、宣传片开始运用水墨动画展现传统特色,吸引眼球。
“用电脑做不像手工那么麻烦,将来肯定是这个方向发展,现在也找不到手工描线上色的人了。”《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的动画设计严定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电脑制作应该是可以给水墨动画带来一个升级的。但感觉上不像手工那么细腻,韵味比较少一点,基本上是水墨效果。”
但如果要制作影院级的水墨动画长片仍有困难。首先,水墨动画成本仍较高,相同时长的影片水墨是普通动画片成本的4~5倍。另外,水墨动画讲究意境,目前动画片较偏重的叙事性不易体现出来,人物夸张的动作变化也不善通过水墨完成。
更重要的是人才断档严重。
“中国的动画发展是一个不停断档、发展,断档、发展的过程,没有连续性。”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动画学博士乔凤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做动画的艺术家本身修养都很高。比如很多人会画国画,他们画起来感觉是到的,不需要说,自己就清楚。这种综合素质,这种艺术底子,现在的人很少能达到。以前,编剧、制作、创意一个人都能搞定,每个人单独拿出来都是个艺术家,现在很难有这种全才。”
2008年前后,一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宣传片在网上被热传,全片以水墨的风格展现,行云流水,令现代的人们耳目一新,网友惊呼原来水墨还能这样玩,那些曾在七八十年代看过水墨动画的人也有重温旧日时光的感觉。可如今,水墨动画的形式基本仅在广告片和宣传短片出现,已基本绝迹于动画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