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有佳墨,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一方优质的墨往往直接影响到书画家的情绪与创作。一锭古墨,蕴含了松烟净泉之精华,光润、雅静,透着说不出的馨香。故从古至今藏墨于文人不仅是对文房四宝的珍视,更是一种雅逸之举和情怀寄托。 “对古墨的理解,其实就是收藏的开始。”谈及古墨的收藏之旅,痴墨琴舍的主人吴洪伟如是说。
自幼爱好书法的他从大学起对墨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起他就不再使用流行的墨汁写字,而是找来墨块,在研磨和书写中体会文人的感觉。“那种畅快之感是墨汁远远不能及的”,吴洪伟提到,墨与墨体现在书法绘画上的差距非常大,老墨比新墨要好用的多。所谓的古墨,是真正能将自己内心的感觉体现在作品上的媒介。
御墨是封建时代专供皇帝书写用墨。到了乾隆时期,御墨的制作已登峰造极。所以能够收藏到乾隆御墨,一直是吴洪伟的心愿。直到去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收藏到了四锭乾隆御墨,可谓是藏墨生涯的一大快事。有趣的是,如此珍贵的御墨最初竟是被英国人当作“黑玉”来卖,躺在橱窗里无人问津。他从朋友手中接过墨块后,拿起来仔细端详了片刻,已然心中有数。墨块表面隐约透着纤细的裂纹,不规则地延展开来,就像瓷器的开片一样,极为漂亮。若是没有那些交织的纹路,反而失去了古墨年代久远的苍古感。更令人称奇的是,墨的外沿泛出蓝紫色光芒,而漆皮在灯光下焕发着五彩光。吴洪伟介绍说,好墨都会有蓝紫光,因为制墨时加入了麝香、冰片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再经过十几道的工序精制而成,时间长了在墨表面断口处甚为明显。人与人之间,关乎缘分,人与墨之间亦然。吴洪伟不禁感叹,偶遇佳墨,这是何等的缘分。
吴洪伟现已蓄古墨数百锭,朝夕把玩,与古为邻。其中明墨数锭,清墨五百余锭,出土汉墨宋墨又十余丸,尤以宋明道元年巧月造款墨为罕见。其中曹素功、汪近圣、汪节蓭所制紫玉光、惜如金、古隃麋等墨品,“烟香自有龙麝气”,精模细刻,堪称独具神韵。吴洪伟对古墨的制作工艺赞叹不已,“古人制墨非常用心,一丝不苟地做到极致,把自己的素养和品味都体现在一锭墨上,特别是文人墨更是如此。”因此他认为,墨的重点在于传承。一纸淡墨,传承华夏源源不断的书墨之香。
苏东坡爱墨近痴,历来的爱墨之人对墨都有自己特殊的感情,吴洪伟也有着自己的“墨趣”。下了班后吃过饭,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时常独自在书房享受一个人的古墨时光。取出藏墨,在灯下打开盖,拿在手中细细品味。“体会古墨磨刻的精细程度,描金的沉稳程度,造型的精致程度,这种独特的感受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他已深深沉醉在古墨的世界里,在他看来,研墨同样是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窗外下着零星的小雨,研墨更别有一番情趣。
“好墨细无声”,听着屋外沥沥的雨声,如同置身于另一个静谧的世界。吴洪伟说,研磨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砚与墨相吸的感觉,就好像它们之间有一种强大的磁场,把人的思绪也一同吸纳其中。端坐案前,手持墨块,平心静气,慢慢研磨。古人云:“磨墨如病夫”,说的是研墨不宜急躁。在细细的研磨中,淡淡的墨香逐渐弥漫至整个空间,一天的疲劳全没有了,心态也越来越平和。蘸着老墨写一些小作品,已成为吴洪伟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备上佳纸、佳笔,然后安静地开磨、用墨,在诗情画意中尽情享受前朝老墨的余香。这也正是古墨与墨汁的差别之所在,用好墨的墨色去滋润、提升书画的韵味,那浓淡不一的墨迹沁入心里,便再也不会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