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吴席平 文 甘跃飞 图
近来,达芬奇家具产地造假问题被媒体曝光,引发了家具行业的连锁反应。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是世界家具的鼻祖,特别是简约的明式家具和繁复的清式家具,在艺术上一直是难以超越的巅峰。天价的“假洋品牌”出现,一方面由于国内缺乏国际大牌家具,市场鱼龙混杂;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本身缺乏分辨能力,盲目崇拜进口家具,才出现“人不识货钱识货”的现象。
中国是世界家具的鼻祖
事实上,国人在高端家具领域,根本没必要盲目崇洋媚外。从款式上说,中国是世界家具的鼻祖,简约的明式家具和繁复的清式家具,在艺术上一直是难以超越的巅峰。从材质上说,中式家具多为硬木家具,其材质多为紫檀、花梨木、酸枝木、铁梨木等,仅木材本身在短短几年里就升值十几倍;而欧美家具多为椴木、胡桃木等白木,木质较为轻软。从技艺上讲,诸如贴金、雕刻等技艺,都是中国传统手工艺。
谋利心切 市场鱼龙混杂
近年,中式家具饱受鱼龙混杂的困扰。比如,人们习以为常的“红木家具”,本身就是“捣浆糊”的称呼。据了解,在清宫档案以及朱家虫寻等故宫文物专家的著述中,始终看不到“红木家具”一词,只有“硬木家具”的说法。实际上,硬木的价格差距上百倍。比如泰柚木目前每吨价格在120万元以上,而所谓的金丝柚、环境柚木每吨价格却只需要4000元左右。再比如,小叶紫檀每吨价格在100万元以上,而花梨木中最次的非洲花梨木,每吨价格不过6000元。
审美品位亟待提升
“达芬奇”之乱象既与商人谋利心切有关,也与国内消费者的“崇洋”心理分不开。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除了政府部门对企业加强监管,还需要国人培养更高的鉴赏力和审美品位,逐步摆脱虚荣消费的怪圈,这样,家具消费才能回归理性。
进口家具消费者知多少
2%的消费者非常信赖喜爱进口家具
34%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进口”的标签只是家具加价的噱头,也是高价的代名词;26%的参与调查者担心自己在国内看到的“国际知名品牌”其实并非如此,或许只是个二三线小品牌。对进口家具持怀疑和保留态度的参与调查者总数超过六成,仅有2%的参与调查者表示自己非常信赖及喜爱进口家具。
75%的消费者希望产地与品牌来源相同
9%的参与调查者理解的“进口家具”概念是:品牌与产品都是进口的;16%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进口家具的概念是:品牌来自于国外、产品全球采购;11%的参与调查者知道有些产品来自于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工厂;75%的消费者希望产地与品牌来源相同。
75%的消费者希望买到的是“原装进口”
75%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会购买“A货”(高仿)家具,在购买时会认准原产地,如果是冲着“进口”的名头而购买,那就一定要买到原装进口的家具;14%的参与调查者表示自己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忽悠”了;仅有7%的参与调查者表示自己只是冲着样子购买,不在乎产地在哪里,甚至会主动寻找A货家具。
54%的消费者不识海关报关单
20%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清楚也不在意在购买进口家具时需要核实的海关报关单;54%的参与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需要核实海关报关单,而在如何看懂报关单的问题上也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12%的参与调查者表示,对于报关单完全说明进口家具身份的能力仍存在质疑。(网 综)
中家协发表
依法诚信经营倡议书
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在家居行业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假洋品牌”海啸,一轮信任危机在家居行业席卷开来。7月中旬,中国家具协会发表了“关于依法诚信经营的倡议”,对家具全行业发出呼吁:
●一、坚持依法诚信经营,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执行产品标识规定,要求明码标价,明示产品用材,正确介绍产品。
●二、坚决实行产品“三包”规定,做好售后服务,认真解决消费者提出的服务需求。
●三、坚决反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
●四、积极配合国家主管部门开展规范家具市场工作,努力实现不合格产品不进入市场。
相关调查
“达芬奇”让进口家具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近日,《北京青年报·广厦时代》联合搜狐家居频道推出了“进口家具,你了解多少”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七成消费者对进口品牌被动了解或根本不了解。只有7%的参与调查者表示自己很了解关于进口家具的信息,以及一些知名的外国家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