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五公祠、海瑞墓、秀英炮台、丘浚墓、骑楼街,还有府城大量的古街、古巷及古牌坊,这些都构成了海口特有的古老“文脉”。所谓历史文脉,即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及历史源远,可以说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风格、文化风茂、历史记录,特别是一些古代有名气的诗人,更是对此地有着影响力,有一定的文化价值。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如火如荼,海口的这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状如何?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他们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人民网海南视窗现推出系列报道。
(记者毛雷)
海口拥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资源,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达1567处,占海南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一,但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这些文物的保护。
海口文物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海口文物古迹众多,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达1567处,占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一(全省4405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5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6点(全省14处17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处,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8处(全省90处),海口市文物保护单位40处,分布在秀英区6处、龙华区13处、琼山区39处、美兰区7处。
但目前海口文物保护的现状却是,除“国保”单位外,“省保”单位和“市保”单位基本未设立保护管理机构,未配备专人管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海瑞墓、丘浚故居、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保护状况较好;五公祠设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一些单体建筑已多年未修,亟需修缮;秀英炮台由省军区管理使用,2006年停止对外开放,现文物有部分损坏,保护状况一般;丘浚墓保护状况差,亟需按保护规划征地,进行抢救修缮、环境改造和纪念设施建设。
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珠崖岭城址大部分辟为旱地,有一定安全隐患;琼山城墙地处闹市区,周围建筑密集,城墙上有乱搭建筑,对古城墙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唐胄墓地处荒郊野外,无人管理,保护状况较差,有安全隐患;琼台书院奎星楼、琼崖红军游击队云龙改编旧址对外开放,有专人管理,保护状况较好;宣德第(侯家大院)保护状况一般;府城鼓楼台基开裂,建筑朽损,已破败不堪,岌岌可危。
儒符石塔塔刹塌毁,塔身损坏严重;常驻宝塔、起云塔地处村外田野,无专人管理,有安全隐患;琼山学宫大成殿正在维修,资金有缺口;天后宫长期被作为仓库堆放货物使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破损严重,用电、用火、点香烛均不规范,火灾隐患长期存在;西天庙修缮不久,保存较好,但与居民区混杂,用电、用火、点香烛均存在不规范问题,消防通道不顺畅,有火灾隐患;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琼海关旧址、冯白驹故居保护状况较好;镇琼炮台遗址无人管理,破损严重,保护状况较差,有安全隐患;南渡江铁桥由于长期得不到维护,桥梁锈蚀严重,需要进行修缮保护。
而40处海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和保护问题。
文物保护投入不足成为文保瓶颈
据海口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物保护经费匮乏是制约海口文物保护和名城保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
从海口文物工作总投入来看,全市没有形成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年度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的有效体系中。
目前,海口文物保护修缮专项资金非常少,文物部门每年的正常项目支出不足40万元,因此,历史街区和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得不到最基本的维护,濒临损毁的文物保护单位没有资金修缮,甚至连文物保护规划设计费也负担不了,严重制约了海口文物事业发展。
同时,文博专业人才不足,制约和影响海口文物保护和名城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高质量开展。目前,全市文物系统具有文博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3人,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全市文博工作的需求,也导致全市文博业务的开展陷于低水平、应付状态,很难使文物、文保单位的鉴定、规划、修缮、开放管理、安防、科研宣教以及名城保护等工作达到相关要求。
建议: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
海口市文物局建议:根据《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文物事业“五纳入”(将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要求,指导有关部门调整对文物事业的投入比例,每年固定的文物修缮保护资金投入建议不少于400万元,并逐年有所增加,以确保文物事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对修复的文物进行合理利用,以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让海口文化遗产得到最广泛的尊重,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
同时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有力打击文物犯罪,净化文物市场;积极开展文物行政执法,遏制文物违法行为。按照文物保护实际工作需要,合理配置文博人员,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