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墓里没金银器却有个砚台(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7-12 15:25   来源:盛世收藏

  墓主不一定是文人,可能在赶时髦

  该墓葬群位于南京麒麟门经适房工地;专家:这是西晋厌武尚文风气的体现

这个古墓看起来像“面包”,因为墓顶使用的是“四隅券进式穹窿顶”。这种建造模式因为难度大又不够牢靠,只使用了短短一段时间

出土的陪葬品有盂,盂小巧而精致,口沿部分还有格子纹饰,这种器物在当时有可能是装贵重物品的

洗看上去有点像盆,虽然有几个盂那么大,但也很精致,外面有铺首纹饰

古砚台有1000多年历史,但专家表示,这并不能说明墓主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

  西晋时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答案是战争不断但社会开放。正是因为饱受战乱之苦,所以人们厌恶打仗,甚至看不起武将,而那些修身养性,看起来有涵养有文化的人则备受推崇。

  从今年4月开始,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对南京麒麟门科技创新园经济适用房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陆续发现23座古墓葬,其中6座是一个西晋时期的小墓葬群。这个墓葬群的古墓看起来有些“寒碜”,里面没有金银器,但考古人员却发现了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古砚台。“这个砚台并不能说明墓主是个文人雅士,却是当时厌武尚文心态的体现。”

  发现·墓葬群

  6座西晋古墓全部用砖垒砌

  南京的梅雨天气,对考古人员来说显然是一个考验——他们得和大雨抢时间。因为“缠绵”的雨水,南京麒麟门科技创新园经济适用房工地的考古现场变得泥泞不堪,一些古墓内甚至积起了雨水,得不停排水才行。

  这里一共发现了23座古墓,从东汉、西晋、唐代,一直延伸到清朝。让考古人员感到兴奋的是,这里发现了难得一见的西晋小型墓葬群。换做以前,这种小型墓大多数被盗,获得的信息很少,因此不被重视。可这次发现的西晋小型墓葬群则很完整,且没有被盗过。

  “王侯将相、贵族墓出土的文物多,也容易吸引眼球。”现场一位考古人员说,这次发现的西晋墓葬群,虽然古墓个头普遍不大,但很有意思,因为它们揭开了西晋时普通人家的生活,以及他们死后是怎么葬的。

  沿着泥泞不堪的道路一直往山上走,这些沉睡1000多年的古墓便出现在眼前,它们中最大的长5米,宽两米多,最小的长3米左右,仅容得下一个棺材。这一座座古墓全部都是用砖垒砌的,有的用青砖垒砌,有的则用红砖垒成,还有的砖头大小不一。“以前我们常常好奇,西晋时普通人家究竟用什么葬?他们是不是没钱买砖头,随意挖个坑就埋了?这次发现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墓,全部用的是砖。这说明当时砖已经被大量使用,普通人家死后也追求‘葬得体面’。”现场考古人员说。

  小康家庭带块砚台陪葬

  在一个凹下去的地块,一个看起来有点像“面包”的古墓特别惹眼。这个古墓只露出墓顶,墓底在地下两米多深的位置。为了对付梅雨天,考古人员在古墓前挖了很长很长的排水沟。

  站在古墓前往里张望,里面有点黑。考古人员说,这是一座西晋砖室墓,由封门墙、甬道和后室组成,墓顶使用的是特有的“四隅券进式穹窿顶”。这种建造模式因为难度大,又不够牢靠,只使用了短短一段时间,可谓昙花一现。

  目前,这座古墓已经清理完毕。古墓内出土了一批完好的陪葬品,有盘口壶、洗、盂、盏、铜镜、漆盘、勺子等。记者看到,盂小巧而精致,口沿部分还有格子纹饰,这种器物在当时有可能是装贵重物品的。洗看上去有点像盆,虽然有几个盂那么大,但也很精致,外面有铺首纹饰。“这些在当时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每一件都有分工。”考古专家说,这几样随葬品在当时是标准随葬品组合,稍好一些的人家都陪葬这些器物。

  有意思的是,这个古墓内还发现了一个陶砚。这个古砚台虽然已经1000多年,但依旧完好无损,看来是墓主生前珍爱之物。这个古砚台是否说明墓主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考古专家笑着说,“未必见得,因为当时战乱,大量开销都花在军事上。战争给大家带来的苦难,让人们对武将产生了抵触情绪,当时,武将都被人们看不起,那些被认为有思想、有文化的家族则被社会推崇。由于整个社会都厌武尚文,所以大家都注重修身养性。”考古专家表示,墓主把砚台带入墓中陪伴,这或许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也是一个有思想追求文化涵养的人。

  穷人只能睡“经济适用墓”

  在工地的最西面,一字排开5座小墓。和现代人搭房子不同,这5座墓都是下宽上面窄,一点点收缩起来的。遥遥看去还挺“袖珍”。也许是考虑到经济适用,里面仅容得下一个棺材。现场考古人员说,这5座墓显然是一个家族的,而且家庭经济状况不咋的。“里面就发现了陶盆、瓷盘还有铜镜,没有金银器,就连一点点银首饰都没有。”考古人员说。

  既然外观看起来还挺“体面”,为何陪葬品却那么寒碜?考古人员说,这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西晋战乱不断,于是才出现了大批量的贵族南迁。在当时,从上至下都忙着应付战乱,皇帝忙着平战乱,没有时间忙经济。“当时,大量的钱财都用在了平定战乱上,但战乱又一直频繁,因此,整个西晋沿袭了‘薄葬’ 制度。大家都重视墓葬的形制,全用砖砌古墓,但陪葬品,皇帝号召不要用金银器陪葬,用点瓷器、陶器意思意思就行了。”

  [热点解答]

  为啥墓里没金银器?

  专家表示,西晋时期大量钱财都用在平定战乱上,因此整个西晋沿袭了“薄葬”制度。皇帝号召不要用金银器陪葬,用点瓷器、陶器意思意思就行了。

  发现·古窑址

  南宋时期可能已用煤烧砖

  因是“污染行业”只好远离城区

  麒麟门科技创新园经济适用房工地过去叫“窑头山”,村民们都觉得奇怪:一个草木茂盛的山岗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昨天,快报记者跟随考古人员走了一圈,发现这座山有很多古窑址,这些古窑址从六朝一直跨越到南宋时期。在古代,这里的窑火经久不衰,青砖、青瓦不停地从窑里生产出来。

  小小垃圾说出古窑年龄

  在山头上,走一段路就可以看到一座古窑。虽然它们如今已成废墟,但窑堂、窑床、烟道还在。古窑的底部能看到厚厚的草木灰,一些被烧次的砖瓦、窑工们喝水的瓶子也被废弃在此,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

  现代的砖瓦窑都是高高隆起的,还有大烟囱,但古代的砖瓦窑却在地表下。首先要在地下挖好坑,然后用青膏泥把墙壁弄得光滑而结实,再开一个像门一样的小口子。遥遥看去,这些古窑址像一前一后两个坑,但细细观察里面却大有文章——这些古窑虽然没有现代的砖瓦窑气派,但却五脏俱全,制作讲究。所有“大井”的底部看上去都很牢,就像水泥地一样,“大井”的边缘还有3个烟道,这3个排烟口排列规整。

  数了一下,光一座小山头就有4座古窑,这些古窑都差不多,都是一前一后两部分,都是三道烟囱,只是堆放砖瓦的部分,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椭圆形的。大小也稍微有所不同而已。

  如何认定这些古窑的年代?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了“韩瓶”。这种瓶子是南宋将领韩世忠的将士发明的,用来喝水和喝酒,“早期的瓶子底部是尖的,空的时候会倒在地上,满的时候则会立起来。”考古人员表示,在古窑址内发现的“韩瓶”,应该是当时的窑工们喝水用的生活器具,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古窑应该是南宋时期的,距今800多年。

  古人可能已用上了煤

  站在古窑址前,你仿佛能看到窑工们生火、汗流浃背烧窑的情景。据了解,古人烧砖瓦特别讲究,选用的都是事先淘洗得非常纯净的泥土。制作成坯后,堆放在古窑内。堆放的时候,砖与砖之间要留有缝隙,这些“气眼”可以确保砖和砖之间不会黏在一起。

  砖瓦的下方是燃料,和“大井”一门之隔的是窑工们的操作平台。烧窑的时候,窑工们把燃料通过拱门送进去。考古专家推测,当时所使用的不是草木这种普通燃料,而是能量更高的煤。“在古代烧窑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要汲水、要焖窑……如果温度不够,砖瓦就很容易成为次品,所以要用高能量的煤。”考古人员说,煤在古代很早就被利用了,最早可以推到汉代。

  烧一窑砖需要多长时间?考古人员说,前后大概是10天,烧的时候,窑床是盖着的,要不停地添火,到了一定时间就要停火,然后焖上一段时间才能出窑。“因为周边都是窑,所以当时很可能是流水作业,不需要太多的窑工。几个人轮番值班就可以了。”

  污染太大远离主城区

  除了现场看到的4座古窑,考古人员说,还有三座古窑尚未发掘,据目前的勘探来看规模更大,而且可以解释古窑群原料和成品的运输路线,它们与上述四座古窑不是同一年代,可能是六朝的。

  “南京是六朝古都,城市扩张,建筑原料从哪里来?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来自这些古窑。”考古人员说,这个地方很有可能是南京城市建设史上,一处比较重要的建筑材料的来源地制造地。

  当年,为什么要在这个荒郊野外大量造窑呢?专家说,这里取水方便,泥土相对纯净,土质相对好。更为重要的是,在古代,烧窑是一种“污染行业”,这种高污染企业要远离城市才好。“从另外一方面,体现了古人的环保。史料记载,古人确实特别注重环保,这种‘污染行业’一般都会远离人群密集区域。”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砚台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浙江佳宝2011春季中国书画拍卖会开拍在即(图) 浙江佳宝2011春季中国书画拍卖会开拍在即(图) 村上隆“很大很色情”的个展在伦敦高古轩举办(图) 村上隆“很大很色情”的个展在伦敦高古轩举办(图) 荷兰艺术家冉·卡泽:一场生活与艺术的游戏(图) 荷兰艺术家冉·卡泽:一场生活与艺术的游戏(图) LV新项目 LV新项目 鼓励年轻人参与当代艺术(图) 传递文人情怀,体悟生活雅趣 传递文人情怀,体悟生活雅趣 西泠印社2011年春季拍卖会(组图) 2011西泠春拍中国陈年名酒专场综述(图) 2011西泠春拍中国陈年名酒专场综述(图) 一幅画与一个时代的抉择——叶永青《逃逸的困惑》(图) 一幅画与一个时代的抉择——叶永青《逃逸的困惑》(图) 为缩减开支 为缩减开支 苏富比开始裁员撤部门(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