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位于南京东郊的麒麟门科技创新园一期工程工地,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专家介绍,南京十朝都会,历朝都要大兴土木建造都城,麒麟门一带民间就有“窑头山”的说法。经过考古人员3个多月的发掘,如今,E地块的4座南宋窑址已经发掘完毕,F地块的3座古窑正在向深入发掘。一个庞大的古窑群,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可以说,它见证了南京城的建城发展史。
直径达3米的南宋马蹄窑。
【麒麟门外惊现古窑群】
今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对东郊麒麟门外的科技创新园经济适用房一期工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和发掘。令考古人员感到惊喜的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古窑群在这一带被发现。
“马蹄形”古窑保存完好
“仅在E地块一处,就发现了4座古窑,而且年代大体相当。”考古专家指着一座圆形的大坑对记者介绍说,“这座古窑体量很大,直径接近3米,而且保存完好,从窑堂里发现的部分碎砖瓦推断这是一座古代烧制砖瓦的窑址。”古窑窑壁非常坚硬,考古人员说,那是用粘土加入草茎制成土浆,十分坚固,还耐高温。在靠近北面的窑壁上,开有3个沟槽,考古人员说,那是烟道。向古窑深处探望,见有一半圆形的洞口,专家说是窑堂的通道,窑工们就是从这里把燃料送进窑床。
经过清理发现窑床底面干净平整,“等待烧制的砖瓦泥坯就是放置在这里面,而且是一层摞一层。”考古人员分析,如此大的古窑烧制的燃料并不仅限于草木,可能还使用了煤炭,残留的炭灰厚达20厘米。
古窑群“验证”南京建城史
专家说,如果论价值,F地块发现的3座古窑更令人震惊,“古窑才开始清理表层,我们发现了古窑外围是一个巨大的操作平台,占地面积巨大。而且,这3座古窑比这4座年代还要久远。这就印证了当地人称之为‘窑头山’的说法。麒麟门古窑群的发现,对研究南京城的建城史将起到实物性的参考依据”。因此,专家建议在“窑头山”就地进行保护。
【古窑压西晋家族墓上】
为何E地块的数座窑址中间夹杂着一些古墓?考古人员解释,是先有古墓后有古窑。“估计当时修建窑址时,并不知道地下有古墓。”古窑旁边被破坏的这些古墓,形制并不算大。“虽然不大,有的只够安放一个棺木,但价值很高。”
在山坡顶端,只见这里被警戒线拉起了一个围挡,攀上土堆,就见一个如同馒头样的砖砌古墓出现在眼前。
考古人员介绍,这座古墓长5米,宽2.1米,高2.3米,为西晋时期的中型墓葬,“别看古墓不大,可形制非常独特,难就难在古墓的顶部。” 他走下土坑,指着古墓说,“顶部全部是用青砖一块块咬合而砌,这种墓顶叫穹窿顶,砌法叫‘四隅券进’式。从四个角看去,青砖都是正面,可越往上走,青砖就越倾斜,最后到顶部完美咬合。这种墓顶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所以昙花一现,也就流行了二三百年。”专家庆幸的是,这座西晋古墓没有没盗过,“如果动一块砖,墓顶将会全部塌方”。
古墓没被盗,是否出土不少宝物?考古人员称,陪葬品不是很多,西晋时期注重古墓外形完美,而忽视金银等贵重器皿的陪葬,“我们从古墓中出土了一批青瓷器,有青瓷罐、盘口壶、洗、盂、盏、铜镜、漆盘和勺等,可以说是一组标准的陪葬器物。最说明问题的是,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件20厘米大小的陶砚, “这就吻合了六朝人对文化的崇尚,当时的社会风气是看不起武将,讲学风”。
考古人员说,E和F地块共发现古墓23座,从东汉到唐宋以及清代都有,跨度非常大。E块发现的这座西晋墓,与周边的古墓形成一条直线排列,“这无疑是一组家族墓,过去考古关注的贵族墓较多,而一般中产阶层的家族墓文献记载很少。这次发现有助于拓展这一领域的考古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