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之“高”
自报名工作开始,报名材料纷纷从全国各地寄至名家工作室招生办公室,除了江、浙、沪的读者朋友们,最远有来自祖国边陲贵州的艺术工作者。其中,热爱书法、渴望成为陈振濂高足的问者特别多。浙江省教育系统的一位爱好者说:“读陈老师的班,哪怕花读MBA的钱也值得。”报名者中还有长期坚守在美术教育岗位上的教师,有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耕耘在艺术之路上且结出硕果的艺术家,还有在政府部门任职的艺术爱好者,甚至有双耳失聪,却凭一股艺术热情已经办起了自己工作室的艺术家。
大家对名家工作室的热情之高,可见一斑。在美术从业者的队伍中,也有两个怀揣艺术梦想、身残志坚的艺术爱好者,张光君就是其中一位。他对本报推出的几位工作室名家仰慕已久,看到报上刊登的招生消息后,就决定报名何水法老师的工作室。“我刚参加完在四川老家举办的残疾人艺术节,便直接赶到杭州来了,就是想询问名家班能否为我打开大门”,几经波折才联系上工作人员的他告诉记者。一见面,张光君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请工作人员欣赏他的字。大家眼前一亮,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失去双手的人写就的。他表达了渴望来名家班学习的强烈愿望,其意之真,其情之切,令人感叹。
高徒之“高”
记者从报名材料中看到大量的作品照片,这些作品都已经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翻开简历,才发现他们中有的屡获国家级美术、书法大展等诸多奖项,有的还是从事美术专业的工作者,而且已经在美术界“小有名气”。
绍兴画院执行院长杨水土在看到名师纳高徒的信息后,随即电话咨询报名事宜,认为名家工作室对他来讲“是个不错的机会”,并希望能够进入何水法工作室,重新夯实花鸟画的基础。
“我从事文化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曾经选修了3年的美术。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班学习,在艺术创作上一直是自己探索,”杨水土谦虚地谈到自己,“总感觉到进步不大,甚至怀疑路子是否正确。看到美术报名家工作室招生的消息之后,我想应该抓住这次美术报为我们提供的机会。不管是从办学宗旨,还是课程的设置,都很切合我们的实际现状,可以补上基础课,少走弯路。”他相信名家工作室将为学员提供有效、切实的艺术学习门径,这也是许多学员看重的。
名家工作室导师陈振濂、何水法、范扬的个人艺术成就,无疑也是名家班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的亮点之一;同时,也要求学员有全面的素养。安徽省临泉县政协某研究会的王林青介绍,“我自己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数学,参加教师工作后一直是教数学,但是我从小就爱画画,作为一种爱好,从未间断练习。刚开始,就是自己临习《芥子园画谱》,积累了大量的绘画图式,通过与写生结合,形成了自己现在的面貌,但是画得‘紧’。范扬老师的画注重写生,有自己鲜明的风格,而且画得很‘松’。这恰是我孜孜以求的。而且我看到范老师的理论文章和讲课稿,很佩服他对中国画的见地。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给我们很好的平台,可以跟着范老师进一步提升自己。”
起点之“高”
作为美术界主流媒体,美术报历来都是艺术家的重要展示平台和助推艺术新星的摇篮。美术报举办名家工作室,看重的更多是社会效应,也就是为美术界推出新人、挖掘新人、展示新人风貌。“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给我们搭建了高层次的平台,可以让我们和名师近距离地学习、讨教,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也给我们机会在全国的一流美术媒体上展示自己的艺术,向公众传播”,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校的许韶辉告诉记者,“美术报一直为优秀的艺术家创造对接社会的平台,这个起点很高。我希望跟着何老师深入地学习中国花鸟画,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向更高的艺术层次进军,更上一层楼。”
美术报名家工作室还将借助媒体平台,调动美术界各方资源,为学员打造一个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案与课程设置,集学院式的科班训练与师徒传授模式于一体。报名陈振濂工作室的学员,千唐志斋博物馆副馆长张焉如的画册中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语:“想学好书法,也许需要千言万语,但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苦练’与‘交流’……交流也就是最好的方法,以校正你的学习是否科学。”这可以说代表了多数报名学员的心声,因为名家工作室将聚集五湖四海的艺术家朋友,在这里交流论道,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名家工作室将为学员创造这一独特的学习氛围。
的确,机会难得。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的报名工作将于7月20日截止,请有意报名者抓住机遇。亲近名家、薪火传承,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就在美术报名家工作室!
电话:0571—853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