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男孩的闽剧情结:收藏3000多张戏单
http://www.socang.com   2011-07-08 14:58   来源:新华网
  当许多“90后”们忙于玩电脑、打游戏、逛街时,他却深深迷恋于闽剧。他是闽剧的“铁杆粉丝”,收藏了3000多张闽剧戏单。这个90后男孩叫林乐平。

  扎在中老年人群中听闽剧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台江区苍霞新城。在小区老人活动室里,几个喜欢唱闽剧的“老票友”咿咿呀呀地唱着闽剧,旁边椅子上坐着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就是林乐平,今年18岁。“虽然喜欢闽剧,但是我不太会唱,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听。”

  林乐平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以前家就在台江这边,附近的老邻居有几个很喜欢闽剧,从小就听着他们唱,慢慢地受他们影响我也开始喜欢上了闽剧,现在,只要是闽剧团演出,我都一场不落地去看。”

  “很多人认为爱闽剧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不会喜欢慢节奏的闽剧,可是我认为,闽剧有着它独特的韵味,就是人们所说的‘虾油味’,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听到这种带着浓浓乡音的闽剧,就会让人倍感亲切。”林乐平说,小区里有不少到国外打工的福州人,逢年过节他们从国外回来,一定会叫上剧团,在小区里摆上场子,唱个几天,“这些是‘福利’,每次我都会搬个凳子坐在台下看”。

  常到旧书摊“淘”戏单

  “不光喜欢闽剧,我还收藏了很多闽剧的戏单。”在自家阳台,林乐平从牛皮纸资料袋里拿出一叠叠的戏单。“以前,戏院为了吸引观众,把当天演出的曲目写在‘折子’上宣传,这就是最早的‘戏单’,现在的戏单分为两种,一种是贴在剧院门口的海报,一种是观众入场时由演出单位或剧场散发的有剧情简介的‘节目单’,我收藏的主要就是节目单。”说起自己收藏的这些宝贝,林乐平滔滔不绝。林乐平介绍,他父亲就爱好收藏,家里收藏了不少漆器和邮票,自己受父亲影响也开始收集各种藏品。

  “我最早收藏的戏单,是2003年在一个旧书摊上花3块钱买的。”林乐平拿出一本厚厚的《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作品集》,“这是1993年在福州举办的演出比赛,福州闽剧演员陈乃春老师摘取了‘梅花奖’,这是闽剧演员第一次拿梅花奖。”

  从那以后,林乐平经常去逛旧书摊,看有没有戏单。现在,他共收集了3000多张闽剧戏单。“主要是从1983年到现在的,有在香港演出的,也有在国外演出的,中文外文的都有。”

  一张戏单记录一段历史

  据林乐平介绍,现在戏单在收藏界比较冷门,但是这些戏单是追忆戏剧历史的原始载体,蕴含着时代的变迁。“你看,这是我所有收藏里最早的戏单。”记者看到,这是一张1983年4月顺昌县闽剧团在福州演出的戏单,这张戏单很简陋,用红色铅印的大字写着曲目和演员,甚至连曲目介绍都是寥寥几字。林乐平手中的其他戏单,时间距现在越近,制作越精美,甚至一些戏单用铜版纸制作,上面还加了塑封。“现在的戏单越做越精美,从一开始的单页单面到现在的装订成册,从铅字排印到现在的彩色胶印,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印刷技术和制作水平,也反映了一段时间戏剧演员的变化和艺术水准,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我希望能通过这些戏单,给专业人士研究闽剧带来帮助,也丰富自己的收藏知识。”林乐平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戏单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荷兰艺术家冉·卡泽:一场生活与艺术的游戏(图) 荷兰艺术家冉·卡泽:一场生活与艺术的游戏(图) LV新项目 LV新项目 鼓励年轻人参与当代艺术(图) 传递文人情怀,体悟生活雅趣 传递文人情怀,体悟生活雅趣 西泠印社2011年春季拍卖会(组图) 2011西泠春拍中国陈年名酒专场综述(图) 2011西泠春拍中国陈年名酒专场综述(图) 一幅画与一个时代的抉择——叶永青《逃逸的困惑》(图) 一幅画与一个时代的抉择——叶永青《逃逸的困惑》(图) 为缩减开支 为缩减开支 苏富比开始裁员撤部门(图) 东方美学 东方美学 现代演绎——2011西泠拍卖春季油画雕塑专场综述(图) 月满中天玉满怀——2011西泠春拍当代名家玉雕专场(图) 月满中天玉满怀——2011西泠春拍当代名家玉雕专场(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