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瓷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4-26 10:28   来源:文物天地

2010年11月15日上午,“2010年南京明洪武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开幕

与会学者观察出土于景德镇地区的洪武青花瓷

  本刊记者  阮富春

  2010年11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南京艺术学院具体承办的“2010年南京明洪武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该院隆重举行。来自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陶瓷研究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12位学者、专家作了主题发言。来自考古一线的专家介绍了明洪武瓷的发掘情况,为研究洪武瓷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博物馆领域的专家对海内外各地博物馆收藏的洪武瓷进行了系统梳理,大大丰富了学术界对洪武瓷器的认识;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还报告了专门为此次会议对洪武瓷所做的成份构成测试的研究结果;海外的专家学者们带来了国外研究洪武瓷的新动态、新思路和新成果,为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考古发掘的洪武瓷资料不断增多

  明洪武瓷的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在南京明故宫一代、北京四中、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浙江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以及扬州、湖北等地。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李一平副所长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明洪武瓷概述》的发言中,介绍了历次景德镇考古出土的洪武瓷器,出土标本有青花、釉里红、青白釉以及青瓷等品种,经过对这些出土资料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由此展开了对明洪武时期官窑设置年代的探讨。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徐军副研究员介绍了龙泉窑出土明洪武瓷概况,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明代产品可以分为明代早期和明代中期两个时期,早期主要包括洪武、永乐两朝,官用器可以较明确的分为洪武、永乐两个阶段,早期产品的胎釉结构、装饰手法、烧制工艺等基本一致,少数器型和纹饰可以确定为洪武时期所特有。根据对出土实物的分析研究,还对洪武时期、明代早期龙泉青瓷的其他特点进行了归纳。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韩鸿业研究员介绍了2007年北京四中综合楼原皇宫库房遗址发掘出土的瓷器(片)情况,出土的瓷器品种有元代瓷器、明洪武时期的景德镇青花、釉里红、龙泉青釉、白釉、青白釉瓷器,以及禹州钧釉、磁州窑黑釉瓷等等,并归纳了洪武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特征。他指出,四中出土的瓷器(片),“为进一步研究明初洪武官窑瓷器的品种、产品特征、制瓷工艺和烧造地点以及景德镇御窑的生产管理制度、创建时间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和相关信息。”

  北京大学教授权奎山对明洪武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烧造官用瓷器窑厂的性质进行了探索,他指出: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官用瓷器是由朝廷在选择的龙泉窑优质民间窑厂中烧造的;景德镇窑官用瓷器是在官府设制的御窑厂烧制,由当时的地方官员管理;洪武时期龙泉、景德镇烧制宫廷用瓷窑厂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南京博物院霍华研究员介绍了南京地区有关洪武时期王公贵族墓葬出土瓷器的情况,其中四处最有代表性:中华门外的沐英家族墓、宋晟家族墓、俞通海和俞通源兄弟墓,太平门外中山之阴的吴桢墓等,出土有元代、明代的瓷器,并将它们作了对比。

  对传世洪武瓷的研究更加系统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先生介绍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洪武瓷器的研究情况,他指出,过去学术界或者将明洪武瓷器或者划入元代,或者划入永宣时期,但是,随着各地考古出土资料以及公私收藏标本数量的增多,现在已经可以确定一批具有共同风格的洪武瓷器。例如,上海博物馆和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收藏的两件釉里红云龙双环耳瓶,造型和纹饰完全相同,所绘的云龙主题纹饰龙头相对,这种器型与元末与永宣时期制品既类似又有差异,应为明洪武时期产品。

  南京博物院的张浦生先生探讨了《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洪武瓷》,从不同的角度对洪武瓷的历史背景做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对明代洪武瓷的兴盛有二大贡献:从明洪武朝开始,中国瓷器进入了以景德镇烧制彩瓷和颜色瓷为主的时期,结束了元代以前青釉、白釉和黑釉瓷为主的局面;从明洪武时期开始,朝廷专门设立御窑厂烧制皇家用瓷”。他还结合实物和文献,对洪武彩绘瓷和颜色瓷两大品种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台北故宫博物院大约收藏有洪武时期钧窑,景德镇窑釉里红、红釉、青花等品种的瓷器40余件,还有40件左右龙泉窑青釉瓷器。来自该院的廖宝秀研究员在《洪武瓷器的省思》的发言中,对该院所藏的洪武瓷器进行了比较、鉴别,分析阐述了一批具有明初洪武时期风格的产品。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蔡毅研究,“故宫现藏有约75件景德镇洪武瓷器:其中属清宫旧藏的62件,品种分为釉里红50件,青花12件;1950年后入藏的13件,釉里红器9件,青花4件”。他翔实地考察了清宫旧藏洪武瓷器原在清宫的保存位置,如古董房、摛藻堂、皇极殿正殿、景阳宫、重华宫厨房、景仁宫、太极殿、宝蕴楼等地的收藏情况,对院藏传世景德镇洪武瓷器的工艺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他指出,“结合目前故宫藏传世洪武瓷的工艺特征,追述元代瓷器的特点,结合永乐、宣德工艺情况,可以发现,洪武瓷在继承元代制瓷工艺特征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开启了明代官窑制瓷的先河,是元明之间的过渡时期,其制瓷风格明显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来自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小林仁先生介绍了日本历年各地出土的洪武瓷情况,并且对日本各地博物馆收藏的洪武瓷器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收集,为研究洪武瓷器的学者提供了珍贵资料。

  上海博物馆的陆明华研究员则对世界各地博物馆、私人收藏的重要传世明洪武瓷器资料进行了搜集,他指出,“洪武官窑瓷器中有青花、釉里红、高温红釉、蓝釉、白釉、绿釉、酱色釉,还有外红里蓝、外酱里蓝、里蓝外酱的高温两色釉以及白地红彩的釉上彩等。目前,传世品中最多的是釉里红瓷,青花器较少,过去一般也都认为洪武釉里红瓷是当时烧造最多的品种。但是,在已发现的景德镇御器厂旧址出土的青花瓷器碎片较多,可能在当时有较大量的生产。这些现象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上海博物馆的熊樱菲副研究员运用科学仪器对挑选出来的明洪武白釉、红釉、釉里红和蓝釉瓷器标本,测试了其化学组成成份,并且结合前辈所做得有关青花测试资料,将它们与元代及明代永、宣时期的同类品种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4点小结意见。她的《洪武瓷器的化学组成分析》科学报告,为洪武瓷器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重要依据。

  洪武瓷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此次研讨会的学术总结指出,“参会学者都有着资深的古陶瓷研究经历和多年的学术积累,他们分别从景德镇御窑厂、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的发掘,从南京明故宫和周边王公贵族墓出土遗物,从两岸故宫官窑器物的收藏,从国内外博物馆和私人的重要收藏,以及文献记载、科学测试等方面对洪武瓷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阐述,他们的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明洪武瓷研究的水平。”研讨会至少取得四个方面的共识:

  第一,学者们对明洪武瓷的胎、釉、造型、纹饰和工艺等各方面作了梳理,一致认为明洪武瓷是中国古陶瓷从元代古拙风格向明清精美风格的转折点;

  第二,明代官窑建于洪武二年,当时称“陶厂”或“瓷局”,由地方官员管理,它们是管理机构还是生产单位尚待研究确定,推测在洪武三十五年,“陶厂”或“瓷局”转为御窑厂生产瓷器,由宫廷所派的中官管理。明洪武至万历时期,明代官窑的督窑官多次在地方官员和朝廷命官之间变换;

  第三,明代龙泉窑大窑枫洞岩窑的官器烧制与景德镇御窑厂的性质完全不同,枫洞岩窑是官方选择的优质民窑,在其中定制批量官器,而景德镇官窑则是专门管理或烧制朝廷用瓷的官方机构。但是也有个别专家持不同意见,认为龙泉窑大窑枫洞岩窑是不同于景德镇官窑的另一种体制的官窑;

  第四,南京明故宫与功臣墓中出土的瓷器,是研究明洪武瓷器的重要瓷料,期待这方面资料未来能系统发表,可供研究参考。此次会议是一次明洪武瓷研究的盛会,必将对今后明洪武瓷的研究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也标志着洪武瓷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瓷器研究”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黄花梨官皮箱赏析(图)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李渐明中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首发式杭州举行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花花世界——孙良、陆春涛作品展(组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七十二状元扇的启示(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世界最大的串珠画《清明上河图》(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郑板桥巨幅精品领衔匡时“扬州画派”书画专场(图) 春风拂动 春风拂动 艺术商城——2011浙江艺术名家联展亮相义乌文博会(组图)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谢海在上海滩为王赞画展吆喝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